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6章 师徒缘断,不如归去(2/2)

刘基回头,望着一脸迷茫的宋濂,询问了一句。

他的询问,换来宋濂的沉默。

如果牺牲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在张异眼中,已经是无道之人。

那他就算寻死寻活,也不过是徒增笑柄而已。

“咱们出去的日子,大概也是不远了!

老朱此去,就在青田安心做学问,不理这朝堂的纷争了。

陛下禁了程朱,却并没有动儒家。

好在圣学根基不断,我们也不算愧对先贤。”

刘基被张异劝说之后,也算看开了,

张异有一点说得对,他们舍不得的,不过是程朱之学延续了百年的富贵荣华罢了。

既然是他们首先背叛了皇帝,就怨不得朱元璋夺去他们的光环。

宋濂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没有反对刘基的话。

……

“难为你了,要不是你,估计我还要在诏狱里多待几天”

张异出了诏狱,走到姚广孝身边,低声感谢。

姚广孝只是回了一句:

“都是您吉人自有天相,非贫道之福。”

张异停住脚步,他隐约感觉到姚广孝的状态不太对。

但自己这位徒弟,却依然风轻云淡,让人看不透。

张异只觉得是自己多想,转头跟着周通,走到皇宫派来的马车之前。

张异上车,却见姚广孝待在原地。

只见他说:

“国师,您先行,贫道还有事要处理……”

一句国师,让张异隐约明白一些事。

师徒二人相处多年的默契,并不需要多言。

他略微喜悦的笑容,僵在脸上。

张异朝着姚广孝无声点头,进入马车。

车子缓缓启动,朝着皇宫疾驰而去。

一炷香后,

张异已经跪在御书房中。

“见到你想见到的人了”

朱元璋头也不抬,声音冷冷清清。

张异低着头道:

“陛下,见过了。”

“刘基和宋濂怎么样”

“臣和夫子聊过,他们似乎有些后悔之意!

臣觉得……”

张异正想为刘伯温他们求情,却发现老朱那种淡淡的疏离感,这让他觉得不对劲,干脆就不说了。

“你说的规划,朕有些不明白……”

朱元璋也不再去提那些事,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工作之上。

张异自然而然站起来,走到朱元璋身边,对他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

北方工业区的事,就是大明未来几年最重要的规划之一。

随着大明迁都,京杭大运河的挖掘,也已经开始。

沿着京杭大运河,大招一条产业之路。

这里沿河一带,就是大明的经济中心。

相比起海运,漕运有着许多海运无法具备的优点。

就比如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也不用担心海上的风险。

张异结合他从史书上的理解,对漕运的事做了巨细无遗的建议,包括未来漕运可能会形成的利益集团。

所谓百万漕功,衣食所系。

一条运河,为沿河一带创造了巨量的财富,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腐败。

反腐问题,一直是朱元璋最为关注的问题。

但同样的,这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千古难题。

“陛下,想要反腐,需要一个完整的审核制度,还有一个监察制度……

但不管多好的制度,终归还是要有人执行!

一个帝国处在上升期的时候,贪腐问题只是小事,可帝国的衰亡,也是从贪腐而起……”

朱元璋认真听着,对于腐败这件事,算得上是他最为介意的地方。

如何制定合理的反腐制度,如何执行。

张异其实隐约暗示了一个问题,就是君王不能轻易去改变自己制定的法律。

封建社会,所谓的律法,不过是皇帝的一念之间。

从货币政策,到贪腐的问题。

张异和姚广孝其实一直在给朱元璋灌输一个道理。

不能,也不要轻易去改变自己定制的律法,也不要轻易的法外容情。

老朱甚至能隐约听到张异的暗示,其实对于律法破坏最严重的,就是皇帝本人。

“朕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听你说过,关于未来的事……”

老朱突然提了一茬。

张异微愣,旋即笑道:

“因为贫道从天书上看到的未来是固定的,

可这些年,时移世易,贫道所看到的未来,早就做不得数……”

老朱若有所思,只是盯着张异。

张异一句话,等于跟皇帝交出底牌,他并不是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是从天书上看到了一个固定的未来。

他说:

“那你给朕说说,你看到的大明,是如何衰亡的”

张异没有故弄玄虚,就当是给皇帝讲故事。

从朱元璋开始,到朱标的去世,再到朱棣上位……

张异讲明朝数百年的历史,一一说给朱元璋听。

朱允炆削藩,让朱元璋火冒三丈。

他不仅仅是气愤朱允炆违背他的祖训,而是他的手段也显得愚蠢无比。

而这样的蠢货,居然是他一手教出来的

张异说起朱棣,朱棣造反的事,老朱也理解了。

换成是他,被逼成那样,迟早也会反了丫的。

不过他后来所作所为,依然让老朱沉默。

讲到永乐皇帝的时候,张异也说起大明宝钞造成的影响。

朱元璋理解了张异为什么会强调货币的安全,就他那个做法,其实压根等于什么都没做……

靠货币收割

那那种操作方法,割了一波,就没有人愿意相信朝廷了。

仁宣之治,让老朱惊喜,可是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出世,差点让皇帝给气晕过去。

土木堡事件,叫门天子。

揭开了王朝开始衰败的开始,朱元璋没想到,他如此努力的制定各种祖训,就是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延续许久。

可就这么几代人,他留下来的秩序,就已经被破坏了。

老天爷给他上的一课,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的故事说完,张异继续往下讲……

修仙的嘉靖……然后到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崇祯。

张异的故事很长,但对比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又显得很短。

老朱听完,整个人似乎没了气力。

他终于从张异的故事中,明白了他这些年试图做下的改变。

关于宗室,关于文官集团的限制,还有一切种种……

“原来朕自以为是,做下如此多的蠢事……

朕的子孙,竟然被那些人逼得只能用庸人!

朕希望家和万事兴,但朕的子孙,也没少为这个大宝之位争夺……

且,难怪你说老徐家不长寿……”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异一眼。

妙云是个好姑娘,朱元璋当年否掉让她嫁给老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短寿。

张异听老朱提起徐妙云,登时有种老王被抓的感觉!

好在老朱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继续跟张异研究大明会出现的问题。

根据数百年的经历,皇帝也明白了,自己需要注意什么

当然,正如张异所言,他说说的历史,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从大蒜素诞生,救活朱标开始。

大明就不会走向张异所看到的未来,可张异带给大明的,是未知的改变。

这个未来是好,是坏,只能留给时间去验证。

老朱知道明史之后,又问了张异许多问题。

朱家的二百多年的历史,短短几日,自然不可能说得清。

张异眼看日暮西斜,饥肠辘辘。

皇帝才放他走。

朱元璋没有说过多离别的话,只是让他代问张正常好,就让他离开了。

张异看了老朱一眼,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

他默默拜了皇帝,转身出了御书房。

从奉天殿到午门,是一段不近的距离。

张异谢绝了太监的引路,只是慢慢走着。

远处,有一人似乎要趁着晚朝的时间,进宫汇报。

他龙行虎步,让张异有些熟悉。

只是恍惚之间,他仿佛又没有认清来人的身份。

张异停下脚步,和姚广孝四目相对。

光头,僧衣,僧人姚广孝双手合十,朝着张异拜下:

“贫僧姚广孝,见过国师!”

僧人,姚广孝。

张异自嘲一笑,突然想清楚了一切。

原来皇帝已经开始安排,他和身边的人做切割。

青衣宰相,黑衣宰相。

姚广孝终归还是回到了他本来的命运轨迹。

“原来是姚大师!”

张异咧开嘴笑,师徒二人的缘分,似乎在这一笑中断了。

“国师远行,道衍事务繁忙,恐怕无法给国师送行,请代我问天师一声好!”

“行,我也祝大师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张异和姚广孝各自行礼,错身而过的时候,姚广孝似乎说了什么,让张异愣住。

不过,他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走。

曾经的道友,形同陌路。

“不如归去啊……”

张异自言自语,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皇宫。

第二日,龙虎山的人,就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太子殿下!”

城门口,张异见到了朱标。

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十年离家,如今再度回归,身边能剩下来的朋友,竟然也只有眼前人。

黄家哥哥,永远是他的黄家哥哥。

“兄弟,一路走好,我等着与你把酒言欢的一天……”

“嗯,常家姐姐呢”

张异试图寻找常氏的身影,朱标面色古怪,说:

“她昨日去收集母亲的遗物后,就病倒了!”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