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铁匠,首先就是要认识材料。杨师傅收了钱是真办事,是真教。
不仅要能分辨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花纹钢等,更要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懂得它们在高温下的“脾性”:淬火温度、回火颜色、延展性极限。
“听”和“看”:
顶尖铁匠能通过钢材加热的颜色(从樱桃红到亮黄白)精确判断温度,能通过锤击的声音和手感感知材料内部的结晶变化。
精准的塑形能力:
无论是千锤百炼的徒手锻造,还是使用气锤、压力机,都能精确地将脑中构思的形态赋予金属。一毫米的误差都是不允许的。
热处理是铁匠技艺的灵魂。淬火、回火、退火、正火……每一步都决定了作品的最终性能。最好的铁匠能打造出硬度、韧性、弹性完美结合的刀剑或工具。
最后还要精通研磨、抛光,让作品呈现出镜面、石洗、缎面等不同质感。同时,掌握雕刻、镶嵌(金、银、铜)、蚀刻等装饰工艺,让作品不仅是工具,更是艺术品。
杨师傅说想要学精,只是学徒最少都要三到五年时间。这个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需要的是人的自身体验。
一块铁给我,我拿在手里就能知道它的脾气秉性,能到这个程度才算是出徒了。
而我要先从拉风箱开始学,在铁匠铺里做活是有吹风机的,不需要手工拉风箱,出去做活的时候,随便找个地方就搭建一个帐篷,就在帐篷里打铁,自然没有电,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拉风箱的人。
杨师傅在蓉城是个出名的铁匠,但是他每年夏天都会出去三个月,去藏区那边做活。藏区的同胞也都知道杨师傅会在十二月准时过去,大家都准备好一年的材料,下自己的订单,等杨师傅到了就开始交易。
我一边拉风箱一边说:“师父,你在蓉城生意这么好,什么设备都有,为啥还要出去做活?”
杨师傅说:“这是规矩。你不去,我不去,那边的人怎么办?”
我笑着说:“合着是去为人民服务的啊!”
“这事规矩,老一辈留下来的规矩。”杨师傅说。
他不懂什么叫服务,他只是觉得这是规矩,是规矩就要遵守下去。
杨师傅没读过多少书,认识的字也不多,不过能勉强写自己的名字。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上学之后,都不愿意回家做铁匠,他的女儿身体羸弱,从小腿就不太好,走路一瘸一拐的。
不过还好是个女儿,就算是一瘸一拐的也能嫁出去,只要不耽误生娃总有人要。
我拉风箱,拉的满头大汗,不停地喝水,杨师傅说:“你也成家了吧。”
“是啊,孩子都几个了。”
“你又不缺钱,为啥跑来学手艺当学徒呢?我可是没见过你这么大方的学徒。”
我想了想,一笑说:“我喜欢做活,我已经学了石匠,木匠活也懂一些,但始终觉得不如铁匠活过瘾。不瞒您说,我想打造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