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原阳钢铁厂家大业大,职工数千的大厂,里面关系错综复杂,顾长安要是没有一定的关系,还真不一定能进得去,他只是一个七级钳工。
在这个年代,只要当上了工人,那就相当于有了编制,除非犯了很大的错误,否则,工厂都不敢随意开除任意一位工人,铁饭碗,就是这么说的。
可以说就是在工厂里打扫厕所的工人,那都是端着铁饭碗,一辈子都吃国家的,真正的做到了吃喝不愁。
这就是工人在这个年代老大哥的地位保障,那可不仅仅是说说,而是落实到了各个方面的。
这就造成了工作岗位的稀缺,而招收工人的名额,往往又把持在一些上层领导手里,比如林瑞,他从后林队招收来的几个人,还有大姐夫生产队里的工人名额,都是林瑞点头招过来的。
不要说什么以权谋私,时局几乎就是如此。
如果不是刚好趁着大炼钢这股子东风,向阳公社这个炼钢厂根本建不起来,上级也不可能批准,可以说顾明泽他们真正的抓住了这个时局的机会,吃了一波红利,炼钢厂才得以建立起来,这才造就了几百上千的工作岗位。
有人会说,祖国可以大量建设工厂,来增加工作岗位,反正当时的商品奇缺,又不愁卖。可这又牵扯到一个国家统筹的问题,以及宏观调控的问题,所以,一个工厂的建设,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你有钱都不一定能成。
所以,这才造就了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弥足珍贵,而每一次工厂招工,那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原阳炼钢厂已经是步入稳定的成熟企业,不可能大量招收工人,而每次招收,其实也都是紧着工厂子弟招收。
顾长安可以说原本在原阳炼钢厂的地位,那也跟王国强差不多,这就造成了他大儿子被迫顶他班,小儿子连进厂当临时工的机会他都搞不定。
同样是工厂子弟,对于这种数千人的大厂,那工厂子弟也是成千上万,竞争也是相当激烈。
至于其他的同来的另外两位,情况也只是比顾长安好一点。
说白了,一是来向阳公社,对着这份工作确实热爱,另外一个就是有后辈子女,以他们现在的身份地位,也不能安排太多人进原阳钢铁厂,占据太多的工人名额。
而向阳公社炼钢厂这次刚好是一个机会。
根据王国强的说法,剩下的那些有来的意向,却没有下定决心的,一是他们可能有一定的机会安排下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就是这个机会并不是很大,只是有希望。
另外一个就是心存顾虑,一个公社级别的小炼钢厂,能有多大的前程?、
既然有人走在前面蹚路,那何不先等等,再看看。
夜幕降临。
两道身影坐在向阳公社炼钢厂的大门口的台阶上,时而长谈,说的都是炼钢厂的一些决策,时而凝望天空,久久无语,那是在沉思这个决策的可行性。
保卫科的人警惕四方,无一人去打扰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