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大才,孤恳请先生入朝,伴我左右,孤愿以翰林大学士之位相待。”
听完王行之的计策,慕容复再也按耐不住,压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内心,对着王行之躬身行礼,郑重邀请。
王行之故作感动,拱手还礼,义正言辞的说道,
“吴王三顾,有昭烈之诚,学生若是再拒,有不识好歹之贤,学生愿入吴王麾下,为吴王谋划。”
“不过,学生初入吴国,若是贸然登居高位,反倒是不利。”
“所以,学生愿为吴王帐下幕僚,日后若是立下功勋,吴王再封赏不迟。”
“先生大义。”
听着王行之这一番言论,慕容复面露感动。
风波恶三人也露出一抹佩服之色。
周邦彦也知道,该是他出场的时候了,他迅速上前,对着慕容复行礼道,“吴王,老朽之才虽不如临渊,但臣读百书,对律法多有偏高。”
“而士族子弟多有不法,所以臣自荐入朝廷刑部,愿为吴王手下的满宠与包拯,为吴王刑刀,正吴国刑罚之事。”
“哦。”
慕容复并未直接同意,而是看向王行之问道,“临渊先生以为如何。”
王行之看了眼周邦彦,义正言辞的说道,“王上,美成虽然有才,但毕竟出身江南士族,若是在苏杭两地为官,必然受到亲族之间羁绊。”
“王上不如将美成遣派至荆湖北路。”
“荆湖北路虽毗邻长江汉水,但因靠近蜀地,吴国布有重兵,因此此地的异族不留,贼匪不存。”
“并且,荆湖北路的士族,都是些新扎根的士族,根基不牢。”
“王上若是遣美成前往,以法令行事,刚好合适。”
听到此话,慕容复十分满意,因为王行之这番分析,完全是站在了他的角度去考虑,完全摒弃了与周邦彦的情分。
这等做法可谓是映衬他的内心。
毕竟,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有大志的王者不喜欢不结党营私的能臣。
段誉和王语嫣却是有些不解,毕竟在他们看来,王行之与周邦彦之间,可是朋友。
风波恶没说话,但眼神中却是露出一抹赞叹之色。
因为,他是慕容氏的家臣,认可的也只有一心向着慕容家的人。
而王行之刚才一番话,完全就是将自身放在了孤臣的位置。
同时,周邦彦恰到好处的露出不解、疑惑以及细微的不满之色。
而周邦彦的神情变化,又恰好被慕容复看到。
慕容复并未在意,反而感到欣喜,毕竟这周邦彦虽然不如王行之,但也是颇有才学,在士族中的名头也不小。
并且,周邦彦出身杭州周家,与泸州周家并无来往,只能算是一个小士族,因此也正好符合他扶持的条件。
索性,慕容复也不再犹豫,对着周邦彦问道,“那清真先生,可愿去荆湖北路?”
周邦彦一听,赶忙看向王行之甚至还明目张胆的眨了眨眼睛。
不过,王行之就像是瞎子一般,硬是装作没看见,不发一言。
周邦彦见状,眼底的不满更浓,甚至变成了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