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印象也足够震惊。
一来震惊中原之地有这样的千里沃野,麦子已经籽粒饱满,为了麦收,第一拖拉机厂日夜赶工制造的联合收割机已经派上了用场,拖拉机拖曳,收割机能够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将饱满的麦粒收藏在车上的货斗。拖拉机从这头走到那头,麦粒就这样倾倒在田边的卡车车厢。一车一车的麦子就送到粮仓去。
收割机的技术还不算完善,漏掉的麦穗和麦粒并不少,巩邑的农民就跟在收割机后面收拢掉落的麦穗,巩侯说了,掉在地上的,谁捡到就是谁的,所以巩邑第一次机耕麦收,就成为领地上农户一次盛大的狂欢,无数男女老幼追在收割机后面捡拾麦穗,收的每一个篮子和口袋都沉甸甸的。
赵仲始震惊的第二件事就是巩邑的繁华与雄浑,虽然自己的车队并没有机会从巩邑穿过,却分明看到这座平原上的城市,天际线上看得到厂房烟囱林立,白色和黑色的烟柱直冲天穹,好像是神魔出没的地方。
远远看去,那座城可是有不少比自己父王宫殿还要高大的房屋……
一座巩邑就如此庞大繁华,巩侯这人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赵仲始去祭拜自己先祖的墓地,扶苏也在规划自己的陵寝。
在始皇帝另不远的地方,圈出了自己陵寝的位置,寺工正在规划新皇陵墓的方案。
新皇登基,就要开始准备建设自己的陵墓,这座陵墓要在皇帝离世前修好,等到皇帝驾崩,只要把皇帝的棺木送进去,关上墓门就好了。
始皇帝的陵墓修了整整三十七年,固然和始皇帝陵工程浩大、陪葬庞大有关,始皇帝本人通过征发六国豪族来咸阳服役,有用这项工程耗尽六国权贵的目的,也显而易见。
如今六国残存的势力,已经在过去十年的战争中消耗殆尽,扶苏倒没有用这么大的工程来消耗政敌的需要,有父亲在侧,自己的陵寝不能超过父亲。
扶苏又有仁爱宽容的名气,本来也不欲将自己陵墓搞成浩大的工程,给平民百姓增加太多的负担,所以最终的陵寝方案,是在满足天子陵寝的标准下,更加简朴了一些。
即便如此,陵墓的结构、陪葬的数量、墓室的构造、棺椁的规格等等,依旧引得左丞相、御史、典史等部门的争论攻讦,闹得扶苏也不胜其烦。
可惜自己最信重的蒙恬不在身边,多年以来扶苏早已经把蒙恬当做是自己的兄长。事关自己的陵寝,如果蒙恬能给点意见就好了。
倒是工程师梁二林小妹,从工程技术角度,提出了墓室结构的一些构想,这些设计能保证历经千年,墓室仍不会下沉压垮,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这个规制又和传统、祖制有所冲突。这朝廷之中又没有一个熟悉礼制的人……
也不能说没有,叔孙通不还在这儿吗?
可是,正常人谁放心把自己身后事交到叔孙通手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