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军不断取得战果的时候,中路军前军的步兵,押送着数万刑徒军,正在努力开出一条由番禺(广州)经苍梧(梧州)、布山(贵港)、直通象郡的驿道。
这条驿道开通,步兵在百越地区行进就不再艰难,沿途县城就能轻易控制在百越三郡郡守手中。
开通这条驿道,能有效的切割百越诸部土人之间的联络,让深山中的土人暴露在大秦运输网络之下,将在山林中自由迁徙的越人限制在网格之中。
开通这条驿道,也能消耗掉赵佗带来的数十万秦人,让百越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
第一营第四百人队的蒙铠,和自己的士兵们端着枪,监督着刑徒们的工作。这一队的刑徒有500人。负责这一工段前后各一里的工程。这一工段砍伐、拓宽工作结束,整个工段的施工队伍就立即前行,进入下一工段。
以工段临时营地为中心,向前向后,砍伐道路上的树木、清理路面,为后续铺路部队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刑徒军工段制操作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工作效率高、管理简单。
蒙铠用两小团旧麻布肉成团,塞到自己的耳中,后退几步,挥挥手,大喊:“开工!”
两名抬着油锯的刑徒就阔步向前,站在道路标线上的一棵巨树上,拉动油锯,油锯就发出巨大的轰鸣。油锯压到树干上,木屑齐飞。
早期版本的链锯(油锯),相当笨重
油锯是巩邑自动工具厂出产的一种森林作业工具。以一个小功率汽油发动机为动力源,以链式锯条为切割器,一棵合抱粗的大树,只需半刻钟就能锯断。而开路这种任务,暂时并不需要将巨木运出密林,那只需要现场再将巨木切割成段、成板条,就可以制作成适合工段临时使用的桌椅板房,甚至切割成铺路的木板,有木板铺路,地面就平坦许多,后面的独轮车运输队就能跟上来。
这款油锯重量近百斤,需要四个人抬着操作,虽然锯树快,但是噪音极大、震动极大,操作者抬着锯子工作也并不轻松。锯木工只能持续工作一个小时就要轮班休息,下工一个小时以后,锯木工仍然控制不住双手颤抖、耳鸣,和他们交流依然是要靠喊的。
所以虽然这种油锯伐木,看起来效率高、比起双人伐木锯要轻松的多,当然比利斧伐木更省力。但是在大秦,正经的采伐工是不肯操作这种油锯的,只有刑徒、奴隶才被派去使用这种油锯工作——实在是太损寿了!
一台油锯,除了需要四个操作工以外,还要配一个维修工,定时维护保养和更换链条。这种油锯效率高,但是也极容易损坏,一旦损坏,这千里迢迢也没地方再去购买,就要有一个专门的维修工利用散件现场维修。
油锯已经是大军常备工具,这东西伐木又快又好。无论是行军途中需要开路,还是需要伐木制作军需用品,油锯都成为现场工作的核心。
油锯班足足有21个人——一天轮换五个班次,配上一个油锯维修工。
一个刑徒伐木工段有足足500各位刑徒,其余400多人的工作,就是把伐木工锯断的树木埋设发搬到远离道路的地方,如果树太大太重搬不动,就需要进一步锯断,直到所有树墩都搬离道路。
分割树木的工具,也包括各种不同的锯子。巩邑是钢铁技术天下第一。坚韧锋利的巩邑木锯,在这南国的雨林大展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