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把象牙送到长安,蒙恬倒也没有那许多想法,只不过是一次小规模对战的战利品,大秦勇士对上战象,这还是第一次,这个战利品多少还是有点特别,砍下来这些象牙,送给自己的好友嘚瑟一下而已。
相交数十年。蒙恬和扶苏的情感是不同的。
两人是真正的生死与共,差一点没一起死了。
很多年,自己承担着扶苏师父和保护人的角色,一直把扶苏送到那个九五之尊的宝座上,完成了始皇帝最后的重托。
就像父母吃到好吃的桃子,咬一口就会想着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样。
当然,其它关系的人也有分桃子的,不过蒙恬和扶苏当然不是这样的关系,就只是相差十来岁的好友和出生入死的兄弟。
象牙犀角红珊瑚这种东西,在岭南有的是。皇帝也不会缺这些。
长在战象身上的牙,才有一点特别。所以割下来,送给扶苏看一下。
不过战象的牙,其实也不算怎么稀罕。对面,林尘城下,不是还有差不多上千头战象?很多都有牙的。
战象难破啊!这种陆地战车一样的东西,自己之前就和韩信研究过战车的应对之法。步兵对战车,有用的战法也不过是堑壕、火攻之类的有限的手段。
战象和战车又不一样,战象是可以奔跑跨过堑壕的。而火攻,对战车的火攻也要散兵围攻才能实现。战象比战车还要灵活一些,步兵围攻战象,还是挺难。
“全军行营向前移动一里!”蒙恬下令。
在战象的威胁之下,大军暂时不可能脱离铁蒺藜的防卫,全军运动的速度就严重受限。具体操作要先把前军向前替一里地,后军为前军做了望和护卫,确保前军安全。然后前军在行营附近撒布铁蒺藜,做好防护,后军再跟上。
麻烦无比。
就像蜗牛前行一样缓慢。
中军的司马们也反复推演空投纵火的方式。但是敌军并不是据守困在城中,而是散布在林尘城外的开阔平地上,七万越军和千头战象,也占据了十里的空间。
在这样的开阔空间,空投纵火并不能收到如横浦关一样的成果。
韩信曾经提出:“用火比用水更复杂,所需要的条件更苛刻,一般战斗很难有效使用火。火战需要有足够的燃料、限定的空间、空气流动的情况、地理环境的诸多限制,贸然用火,最后很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甚至弄巧成拙。”
韩信在用兵上,虽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纵火,但是韩信对纵火的条件研究的还是透彻的,蒙恬和韩信有同样的看法:野外作战,用火基本上和没用没啥区别。
眼下就是笨办法作战。大营每天前进一里,只要赵佗不出城,有个十几天就能兵临城下。只要压缩越军的战场空间,无论怎么说,优势还是在秦军这一方。
就只是……伤亡情况就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