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传出消息,说域外三国——匈奴、月氏、夜郎分别向皇帝提出求娶长公主的要求。长公主为公平起见,决定采用考试的方式对三国使臣进行测试。
这是今年最让人震惊的一个消息。
就有长安人问:“如果公主要通过考试来选择夫婿,那么秦人是不是也可以参加?”
旁边的人就嘲笑他:“癞蛤蟆就不要想吃那个天鹅肉了。你什么身份,还有资格参加公主招婿的考试?公主招亲总要门当户对,这三个域外国家,求娶公主的也都是君王。虽然这些国家可能比较远,也可能没有大秦这样文华富丽,但是好歹人家是国王——你是个什么身份?”
不过很多黔首百姓就很是关心,这公主考试要考那几道题?自己能不能答出这些题?如果自己能答出这些题,那是不是等同于自己也能娶公主了?
考试并没有那么复杂,使臣要先参加公主的面试,面试是封闭的,但是不是一对一的,而是有包含公主在内的若干考官,在一间屋子里向使臣提问。
考官包括丞相张苍、太尉蒙恬、化妆成蒙恬侍卫的韩信、计相赵杏儿、化妆成赵杏儿秘书的张诚、赵芃本人。
这个阵仗,一看大秦就是非常认真的。丞相是最高级的文官、太尉是最高级的武官、计相是对公主未来夫婿财务情况特别关心的一位官员。
问题也并不会很难,这一堂面试考的是该国国情,问题相当轻松,使者都能回答出来。每个使者都认为,公主这样的面试,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未来夫家的财富情况,评估一下自己远嫁过去以后的生活水准。
问的都是:你国在哪里,距此有多远?你国开国国君是哪位,距今有多久?几代人了?讲讲你国建国的历史吗?你国国王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了?之前有几个妻子,现在有几个妻妾。他是怎么当上国王的?国王有哪些亲族,朝中有哪些大臣,你国有多少人、多少军队?你国有哪些邻国,和邻国关系如何?你国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多少税收?你国人民都吃什么,百姓生活如何、贵人生活如何?
好多个问题,公主娓娓问来。公主说话很亲切,很温和,也很善于提问,所以使者也很愿意和这个公主交流,竹筒倒豆子一样,一项一项就都回答出来了,唯恐公主不满意,还旁征博引,讲的比公主想知道的要更多。
每个使者都亲自感觉到公主的真诚与认真,公主对自己的国家真的很有兴趣,真的在很认真的考虑是否可以生活在自己的国家。
所以……
所以当使者的面谈结束以后,赵杏儿从现场的记录员手中接过记录内容看了一遍,随手递给了太尉蒙恬,甜甜的笑:“太尉,您看还缺些什么不?”
听了全程的蒙恬已经不需要看这些记录纸了,淡淡笑了一下:“挺好。干得好。公主亲自做谍子,这谁能想到?”
是的。这就是赵芃在做的事情。
既然好死不死你要求娶公主,怎么能让你白来一趟?查一查你的家底总是没问题的。
对方国家的使节主动吐露的内容,比自己派谍子过去千辛万苦打听的,总要容易一点。虽然这些内容不可全信,但总好过完全没有。
敌国情报,落在蒙恬手中能起到多大作用,那还用说?
什么?你说匈奴月氏夜郎不是敌国?我大秦就没有友邦!
这次面试,有几位专业人士站台,自然可以判断使者所言的真伪,哪些是真话、哪些是隐瞒和伪饰,哪些是夸大其词,别人看不出来,张苍蒙恬还看不出来吗?赵芃身边的这几个人看起来像是个亲友团,实际上就是个调查组。
消息汇报到宫里的时候,扶苏看了看汇总的内容,把这几卷纸丢在案子上。自己这个妹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阴险了?这都是跟谁学的?这都经历了些什么?
面谈是为了从对方手中取得情报,笔试则是为了劝退。
笔试的理由是“了解贵国上下的聪明才智,公主不喜欢无知的蠢人。”
题目有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