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百家(1/2)

新秦中的战报已经送到了国史馆。一方面是帝国的战功,一方面是重要的史料,在国史馆工作的这些刘汉的遗老遗少,也是编纂史书的主要工作人员,对资料进行辨析、汇总、润色,最后会被写进未来的秦史。

大秦并不忽略历史书籍。只是不承认六国视角的史书。扶苏登基以后,一改始皇帝禁止百家典籍的政策,在文化上采取了更开放的态度。

这也是因为,新时代的文献数量,实在是太多。

仅仅长城大学学报,每个月就有超过十万字内容。

广播电台的播音脚本中,相当多涉及到新闻、学术的内容,也被播音助理整理出来,汇总成册,每个月也有数十万字文字。

长安大学、长安军政大学、巩邑理工大学也开设了学报,各个院校的学报侧重点不同,但是目前,仍以公孙尼子执掌的长城大学学报地位最高、学科跨度最大、也最受当世的学者们的看重。

这几所大学所刊发的论文着述,在新印刷技术的加持下,比商周春秋战国上千年时间积累的文献总数都要大得多,以三所大学为核心的文献内容,成为扶苏朝的学术主流,文献数量大、质量高、印刷精美传播广泛,在这个背景下,始皇帝和之前时代的诸子百家的学术,都相形见绌。

学术水平强,就使得扶苏朝能够以远胜前朝的气度胸襟,对天下学术采取更宽容的态度。

简单点说,就是朝廷所能影响到的嘴巴,比所有反对者都要多得多。朝廷能够充分掌握舆论主流,自然不需要再从官方角度对诸子的观点进行限制打压。

三所大学的学报、教授、学生体系,对诸子的碾压态势,也把诸子逼到了墙角。诸子百家的学者也不得不低下头来涉猎三所大学的学术,学习学报论文的写作方法、积极向学报投稿、展开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辩论,试图让自己的学术在这个新时代,能够找到立足点,让自己一生所学在这个时代不至于太陈旧过时,让自己一生所学,在这个时代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学者们不再敝帚自珍。一些已经隐世很久的学派、一些在战乱中被藏起来的典籍,又重新被翻出来。曾经执掌学派牛耳的大师,也不得不谦卑的开始写作一些普及型的作品,试图争取普通人,甚至争取那些稚童。

一些学问高绝的大师,也开始向三所大学递交申请,希望能进入大学开设课程,能够在官方渠道宣讲自己的学术。

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

其中墨家、法家、儒家、道家的表现最为亮眼。

墨家是最早倒向理工方向的学派。以寺工为核心的墨家,在新的钜子张诚的影响下,全面学习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四大学科,以帝国工程建设和军事用品制造为支点,丰富了技术体系,用理工大学的四大融入到墨家典籍,对墨家典籍进行全面的提升和重新包装。新的墨家典籍技术性更强、脉络更清晰,对制造业、建造业的指导更具体清晰。墨家以自己人力优势,全面编写了各个工序的技术手册,墨家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在几年时间远远超出历史的高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