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牛掌柜还是朱家,都不是张诚现在关注的重点。
热武器战争需要更多的钢铁。
刀剑矛戈弓矢都能重复使用,炮弹不能。
热武器战争,打仗就是打钱。蒙恬要启动全面对匈奴的战争,张诚就要提供无限制的火力支持。提高钢铁产量是必须的。
整个大秦都需要化肥。各个郡的郡守把建设本郡第一个化肥厂当做是第一要务。化肥厂就需要有能耐高压的各种设备。15-20个大气压是必须的。化肥厂的咨询规划团队脚不沾地,不是所有郡县都有条件建设化肥厂。尿粉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有充裕的易开采煤炭。咨询团队做完前期研究,建设团队又得跟上。
需要大量钢铁。
整个大秦农业,农具出现新一轮升级,铁制农具全面替代青铜。有耕牛的地区使用铁犁,有拖拉机的地方使用铁犁,哪怕锄头镐头镰刀都改成了铁制。
需要更多的钢铁!
钢铁厂都干冒烟了。
这就是高炉垮塌的重要原因……产量太大,赶工太急,疏于维护。
结果检修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工业发展有无数重要技术,煤炭钢铁是最底层的核心。没有充足的钢铁,什么都不是!张诚觉得,庞大的帝国,需要不止一座钢铁厂,所以已经安排商行和各地钢铁业者联络,征求意见,是否有人愿意加盟巩邑的钢铁集团,巩邑可以提供技术,互相持有股份,为帝国的钢铁产业贡献力量。但是至今响应寥寥——可以说全无响应。
只有皇帝陛下派寺工丞欧冶子渊过来,谈了一下皇家钢铁厂建设的可能性。
商人的目光狭窄可见一斑。
钢铁、机械、炸药。热武器战争的要素已经齐备,至于热武器背景下的军事工业,那要看战争对技术的消化水平。
张诚觉得,战争越频繁,战争相关的技术发展就越迅速,如果百年无战争,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有大发展的动力。帝国军队最需要的不是和平,是危机意识。
从长久安全角度考虑,帝国始终保持战争和准备战争状态是有意义的。始皇帝终究是做错了一件事——破灭六国以后,始皇帝试图效法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收天下兵器融化成那十二座金人,那有什么意义?
要有战争,要始终有战争。有战争就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有强大的军队就能解决任何突发的危机。历史上王朝颠覆,无不是在帝国后期,和平日久,武力废弛的情况下出现的。正规军打不过草头王这种笑话历史上屡屡发生。
和平主义者张诚在这个时代,却是军事扩张主义的坚定支持者。朝廷中有人认为扶苏初年有些穷兵黩武,计相赵杏儿也为了国家财政左支右绌,觉得军费占比过大,实在太过艰难。张诚只有一句话:钱不用来征服敌人,难道要用在赔款上吗?
很多人觉得巩侯张诚太过激进,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张诚则说,如果破灭匈奴需要,我张诚毁家纾国又有何难?诸位公卿,张诚可以把全部身家拿出来捐给军队做经费,我可以把整个巩邑、所有田亩工坊都拿出来交给陛下,只要给我留下三间房百亩地就可以。各位能出几分之一的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