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后宫女子们产下子女,后宫的情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派系之间的合纵连横,也不比朝廷上的简单。姜夫人曾经劝扶苏纳了计相赵杏儿入宫,触到扶苏的逆鳞,被扶苏直接贬到冷宫,儿子赢承曜也被从自己身边夺走,送到皇后名下教养。
说起来皇后张氏虽然是个农妇,但是性格宽厚质朴,对待小孩子们倒是温和,皇后曾经以陪读名义在巩邑居住过一段时间,算是和皇帝两地分居,但是皇帝觉察出后宫女子开始有不良倾向的时候,一封电报就把皇后叫了回来,如今执掌后宫,张氏以独特的钝感和直率,倒是压住了那些年轻女人的各种作怪,也把后宫的气氛整顿的清澈了些。
太子赢弘毅常年居住在巩邑,在张诚身边学习。朝臣对这位名义上的太子了解不多,但是对后宫里新生的孩子们接触就多了一些,三两岁的孩子们,被这些朝臣解读出无数天赋秉异、聪明智慧、性格刚毅之类的优点,也有人觉得这些小孩子未必取代巩邑那个做上太子的可能。毕竟长安城的皇子比巩邑的皇子更容易影响。
所以也有立贤立长的争议。
如今在正式的朝会上,侍御史提出太子应该出宫别居,另立太子府,准备一个正式的太子班底。按照传统,年长的皇子是可以在宫外另外居住的,扶苏少年之后就搬出皇宫别居,其它皇子也各有各的府邸。这个说法倒是有传统上的依据。
但是一来是太子赢弘毅才不满十岁,所谓教数之年,也就是九岁多一点。这个年龄就单独开府,还是有点早。而皇帝扶苏正值壮年,也没有把自己权力分出来一点给幼年太子的打算。所以这个话题,扶苏一点都不感兴趣。
“你也说了,太子是教数之年,这个年龄正是打基础学数算的时候。天下数算,最强的有三人——右相张苍、计相赵杏儿、巩侯张诚。太子目前就在张诚门下学习数算物理之学,已经是巩侯的入室弟子。太子的教育,朕自由安排。”
“陛下,太子是储君,自然要学习治国理政,我大秦以法立国,依据传统,太子师傅应该由深谙律法的人来担任。”侍御史朗声说。
扶苏皱着眉,俯视台下:“谁说传统上太子师傅应该由深谙律法的人来担任?胡亥的师傅就是深谙律法的赵高,你看看他们干出了些什么勾当?”
“臣启奏,”御史大夫赵尧行礼发言:“太子为储君,未来总是要处理政务的,太子教育应该以政务、律法、军事为主,什么数算物理,倒也没那么必要……臣以为,为大秦万年计,太子应该接受名师教育,学习未来如何做一个皇帝,而不是做一个工匠!”
张诚又开始摆弄手里的那根镶了钢角的笏板,这根笏板二尺多长,象牙为基,镶嵌了闪亮亮的钢框子,握在手中沉甸甸的,很是趁手。
张诚倒是没打算把这根笏板当成武器,当朝开什么武行,对于争夺弘毅的教育权这件事,张诚也没有多大兴趣,这孩子是扶苏塞到自己手里来的,不是自己求来的。当初扶苏送儿子拜自己为师,也是为了让自己保护这个孩子,如果夺位不成,至少这孩子在恶劣的世界上能够立足,但是一个太子长成为一个工匠,到底是国家之福还是国家之祸,张诚也没有什么结论。
不过赵尧这个狗东西暗搓搓说自己是个工匠,贬低数学物理,这个人很贱!该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