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三千里运兵,只需要两日夜,这个说法对韩信这样的人有太大的吸引力了。韩信两眼放光看着扶苏。
“赵卿?”扶苏轻声说。
“请陛下准许……”赵杏儿喃喃说。
“准许什么?”
“这个男人我不要了……”
“赵卿你在说什么?”
“哦……陛下,臣走神了,臣失言,陛下见谅。”赵杏儿满脸通红。
“赵卿,这个铁路,军国大事,还请赵卿测算一下,并设法调度财政,务必要建成这条铁路!”扶苏说。
“臣下无能……”一向刚强的赵杏儿终于觉得撑不住了,头直接低下来,砸到几案上,duang的一声。
坐在旁边的张诚连忙扶起来,给赵杏儿揉额头。
“你有毛病吗?你提什么不好,你非要这个时候提铁路?国家财政有多艰难你知道吗?好不容易聚拢起这么点钱,你们一个个南征北讨,军费不花钱吗?说是国家安全,行,为了国家安全我日夜不休,殚精竭虑,到处挪用,做了无数生财之计,好容易屯了点钱,还是靠着南北商税和桂林糖厂,今年才有一点点盈余,然后你非要蛊惑陛下修什么铁路!你消停点行吗?铁路……三千里铁路啊!要花多少钱?还是往月氏那个鬼地方!这条路除了运兵还能有什么用?能挣回来一个铜板吗?你要是说修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三五年收回本钱,我就不跟你急了!你修到月氏的路!修修修,谁能搞来钱谁去修!这个计相我做不了!没本事做!我不干了!”
赵杏儿拳头如雨点一样砸到张诚头上,最开始的抱怨声音还小,到后来竟是越来越高!连宫门外候着的宫人们都隔着门向里张望,想看看是谁敢在陛下的大殿中如此放肆,想看一下圜阳侯赵杏儿是对谁在发脾气?
铁路是张诚谈过很多次的项目,赵杏儿对铁路的概念并不陌生,实际上也曾经私下做过推演,铁路能提高运力、降低成本,会产生很多商业机会,铁路是有利可图的项目,但是可惜耗资巨大。
大秦的社会体制,铁路只能官造官营,资金就只能从国库支用。就因为建国之初这几年,国库始终困难,所以赵杏儿虽然知道铁路这个项目,但是一直压着这个项目不动。
没想到张诚居然在这个小朝会上把这个项目翻腾出来了,居然要修的还是那条通往月氏的铁路!
大秦需要铁路的地方多了!月氏这条路是最亏的。这条路要修上十年,要沿线建设钢铁厂水泥厂,要雇佣无数工人!哪里来的钱?
这破计相,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花钱!这破事儿不干也罢!
连皇帝和张苍都变了脸色。没想到一个铁路,赵杏儿这么大反应!原来赵杏儿早就推演过,原来赵杏儿认为铁路居然还有挣钱的办法?
“赵卿,且慢!您刚才说,长安到洛阳的铁路可以挣到钱?”
“建成以后,运人运物,成本能比舟楫推车便宜一半,当日可以送达。靠运人卖票、运物收费,三五年有可能回本……”赵杏儿擦了擦眼睛。“陛下,去月氏的铁路没有那么多人要用,也没有那么多货可运,收不回成本的,建设最少需要十年!花费数十上百亿!财税人再努力,也堵不上这个窟窿。臣下知道陛下和淮阴侯都决心要建这条路,但臣下无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臣下请辞!”
韩信眼皮一跳。这铁路挺好,可是我还没表态呢,怎么就扯到我身上来了?
一直不吱声的张苍咳嗽了一声:“赵相不要急,如果只是钱的事儿,钱,老夫能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