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菜鸟拔苗(2/2)

夜莺气得想打他,可看着那瓶冰凉的饮料,又确实口渴,只能鼓着腮帮子接过来,小声骂一句:

“要你管!”

最让夜莺“记恨”的是,深蓝似乎特别喜欢在她进行技术教学时捣乱。

比如当夜莺非常认真地在讲解R14步枪某个精密部件的保养要诀时,深蓝会突然凑过来,拿起另一个零件,用夸张的语气说:

“哦!这个我知道!这是用来在肉搏战时砸碎敌人脑袋的!”

引得底下的士兵一阵窃笑,彻底破坏了夜莺精心营造的严谨技术氛围。

夜莺往往气得暗暗掐他胳膊,深蓝则皮糙肉厚地忍着,脸上还一副“我说错什么了吗”的无辜表情。

然而,这些“欺负”的背后,是无法掩饰的关心。

每一次高强度行军,深蓝的目光总会有意无意地扫过夜莺,确保她没有过度疲劳。

有一次夜莺在示范绳索下降时,手掌被粗糙的绳索磨破,鲜血直流,她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想继续训练。

是深蓝黑着脸,强行命令医疗兵给她仔细清创上药,并亲自接手了后续的训练,语气凶巴巴地:

“笨手笨脚!一边待着去!”

但眼神里的担忧却藏不住。

晚上回到宿舍区,他还会特意找来更好的伤药,硬塞给夜莺。

夜莺虽然嘴上不服输,心里却不可避免地泛起甜意。

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深蓝那些看似讨厌的“打扰”,也越来越依赖他在身边时那种安心的感觉。

为了“报复”他的欺负,也为了证明自己,她在训练中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和威严,讲解更加细致,示范更加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反而让那些原本有些轻视她年轻和性别的士兵们逐渐心生敬畏。

这种奇妙的互动,成了枯燥残酷训练中的一抹亮色。

士兵们私下里也会偷偷议论这两位年轻的“魔鬼教官”,觉得他们一个像冰,一个像火,吵吵闹闹,却又默契无比,训练起来简直要人命。

第一个星期就在这种高压和微妙的氛围中飞快过去。

考核结果出来,果然有十几名体能、射击或理论严重不达标的士兵被无情淘汰,收拾行李离开了训练营。

深蓝和夜莺看着名单,面无表情,但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距离40%的淘汰底线,还有很长一段残酷的路要走。

沙漠的风依旧灼热,训练场的尘土依旧飞扬,而两个年轻人的心,却在日复一日的“欺负”与“反击”、“严厉”与“关心”中,靠得越来越近。

就在深蓝和夜莺带着第3级部队在沙漠里摸爬滚打、与体能极限和基础技能死磕的同时,分配给蜂医和乌鲁鲁的第2级常规部队训练,则以另一种更为雷厉风行、强度更高的模式展开了。

如果说第3级的训练是打地基,那么第2级的训练就是在地基上起高楼,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淘汰更狠。

蜂医和乌鲁鲁,这两位从GtI最残酷的实战环境中淬炼出来的老兵,太清楚一名精锐士兵需要什么,也更懂得如何拿捏这些兵油子或潜力股的心思。

训练的第一天,蜂医没有立刻下达残酷的命令,而是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训话:

“先生们,恭喜你们,或者说……同情你们。你们被选中进入第二级训练,意味着你们被认为具备成为GtI标准士官级战斗员的潜力。但这仅仅意味着,你们接下来要承受的痛苦,将是第三级那些菜鸟的数倍。”

“我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形式主义上。每一项训练,都有其明确的实战目的。我们要求的,不是你们‘完成’,而是你们‘精通’。”

接着,乌鲁鲁上前一步,他粗犷的面容和魁梧的身躯自带压迫感,声音如同砂纸摩擦:

“都他妈给老子听好了!在这里,别跟老子玩你们在原部队那些偷奸耍滑的把戏!老子和蜂医,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们那点小心思,老子一眼就能看穿!”

然而,与他们的严厉言辞形成对比的是他们的行动。

乌鲁鲁和蜂医绝不是只动嘴皮子的教官。

每日凌晨,天还未亮,刺耳的哨声就划破营地。

300名士兵必须全副武装(负重35公斤)集合完毕。

而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同样背负着35公斤、甚至更重装备的蜂医和乌鲁鲁。

“今天的目标,40公里沙漠山地混合地形!跟着老子!掉队的,自己爬回来!”

乌鲁鲁吼完,第一个冲了出去。

蜂医则沉默地跟在队伍侧翼,同样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他的动作或许没有乌鲁鲁那么充满爆发力,却异常稳定和持久,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

无论是令人窒息的高强度混合健身(结合了举重、体操、越野跑元素的极限体能训练),还是折磨人的战斗体操和负重越野,两位教官永远冲在最前面,完成得比任何人都标准、都拼命。

士兵们看到年纪比他们大、军衔比他们高得多的教官都如此玩命,那股怨气和偷懒的心思自然就被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第2级部队的训练科目远比第3级复杂和残酷:

·耐力与力量:每日凌晨30-40公里全负重(35kg)沙漠\/山地行军只是开胃菜。

行军路线更加刁钻,经常要攀爬陡峭的沙丘或岩石山坡。

·极端环境适应:增加了冷水生存训练(在冰冷的水池中保持体温和意识)、模拟洞穴或地下设施的清剿训练(在黑暗、狭窄、缺氧的环境下作战)、以及极端高低温舱的耐力保持训练(考验生理和心理极限)。

·战术与技能:小队战术协同演练更加复杂,引入了连排级规模的攻防对抗。

重武器(如火箭筒、迫击炮)的操作与协同射击成为必修课。

基础的战场医疗和通讯中继也纳入训练大纲。

令人惊叹的是塔里克亲王的资源调配能力。

无论蜂医和乌鲁鲁提出多么“离谱”的训练场地要求——

无论是需要模拟的城镇环境、复杂的地下坑道、还是能够进行冷水生存训练的大型水池设施

——亲王的施工队总能在极短时间内(往往一周内)就在训练基地内或附近区域搭建出来,并且设施标准相当高。

虽然亲王本人很少亲自出现在尘土飞扬的训练场(他更习惯于在空调房里听取汇报),但他的“钞能力”确实为训练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可能性。

蜂医和乌鲁鲁的风格迥异,却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蜂医并不缺乏幽默感。

在训练的间隙,他会讲一些战场上黑色幽默的轶事,或者用精准的数据分析来化解士兵们的紧张和恐惧。

他偶尔也会拿出电子终端上的屏保照片,给围过来的士兵们看他的妻子米莉亚姆和女儿夏洛特。

尤其是夏洛特那张可爱的笑脸,总能瞬间软化这些硬汉的心肠。

“看,这是我女儿,夏洛特。12岁了,梦想是当个……哎呀,好久没见我都忘了。”

蜂医的语气会变得异常柔软,“我在这里拼命,就是为了让她能在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里,安心地实现她的梦想。我想,你们很多人,也有想保护的人吧?”

而乌鲁鲁则是豪爽粗暴的典型。

他骂人毫不留情,训练场上如同暴君,但他极其护短,且赏罚分明。

哪个士兵动作做得好,他会毫不吝啬地当众夸奖,甚至可能扔过去一包自己珍藏的(非酒精)饮料。

哪个士兵被欺负了或者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第一个冲上去找对方算账。

他经常和士兵们一起蹲在沙地上,啃着同样的单兵口粮,吹嘘自己当年在澳大利亚本土和世界各地战场上的“光辉事迹”,这种草根气息让他很容易就和士兵们打成一片,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

正因为这种“同甘共苦”又“专业高效”的氛围,尽管训练强度变态,但这300人中的大部分反而没有太多怨言,更多的是一种被激发出的竞争心和荣誉感。

然而,淘汰是无情的。

第一周的训练强度就直接拉满,考核标准极高。

短短七天,就有超过四十人因为体能严重不达标、无法适应极端环境、或者战术思维过于僵化而被刷了下来。

对于这些被淘汰者,蜂医和乌鲁鲁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他们的实用主义。

如果发现某些士兵只是某项短板突出,但意志品质尚可,有强烈想要变强的意愿,他们会将其推荐到深蓝和夜莺的第3级部队回炉重造,从基础重新练起。

对于那些自己选择放弃,或者确实证明无法适应特种作战节奏的士兵,他们也不会过多挽留。

按照王储承诺的高薪标准结算后,直接送回原部队。

这种方式,既保持了队伍的纯粹性,也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这些失败者的体面,避免了不必要的抵触情绪。

蜂医和乌鲁鲁都清楚,到第13周末,30%的淘汰率是硬指标。

现在的严格筛选和高强度淘汰,是为了后期能保留下一支真正能打、能信任的核心骨干。

沙漠的烈日下,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浸染着训练场的每一寸沙土,一支或许能改变沙特军队形象的铁血队伍,正在以最残酷也最直接的方式,悄然孕育。

而蜂医和乌鲁鲁,既是这锻造炉的司炉,也是投入炉中的第一块铁。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