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里的独处之争
周六下午的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切成细条,落在我和陈默面前的拿铁杯沿上。他刚把手机往桌上一扣,屏幕还亮着团建群里闪烁的消息,我就忍不住开口:“下周末我打算自己去爬云蒙山,你之前说想散心,要一起吗?”
陈默端着杯子的手顿了顿,眉头先皱了起来:“自己爬山?你疯了吧?上周咱们去郊区徒步,你不还说没人搭话闷得慌?怎么才几天就变卦了?”
我搅了搅杯底的糖粒,看着奶泡慢慢消散:“那不一样,上次是想找人陪我认认路线,这次就想安安静静走一路。你想啊,不用等谁收拾东西,不用迁就别人的速度,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着,想拍照就多耗一会儿,多自在。”
“自在?”陈默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咖啡溅出几滴在杯垫上,“你忘了去年小林一个人去爬野山,手机没信号迷路,最后是护林员找到的?万一你也遇到这种事,连个递水的人都没有,出点意外怎么办?”
我知道他是担心,但这话听着还是有点不舒服:“云蒙山是成熟景区,有步道有指示牌,我提前查好天气,带够水和干粮,能出什么事?再说了,就算真遇到问题,景区有救援电话,沿途还有其他游客,没你想的那么危险。”
“危险不是只有‘出意外’这一种。”陈默身体往前倾了倾,声音也提高了些,邻桌的人下意识朝我们看了一眼,他才压低声音,“你一个人走在山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走半天都是树和石头,不觉得孤独吗?上次咱们去看电影,你还说身边没人一起笑一起吐槽,电影都没劲儿,怎么换到爬山就不一样了?”
“孤独和独处不是一回事啊。”我也往前凑了凑,想让他明白我的意思,“上次看电影,是因为剧情需要共鸣,没人分享才觉得没劲儿;但爬山不一样,我想趁着走路的时候,好好想想最近工作上的事——你也知道,我最近跟同事对接总出问题,脑子乱得很,要是身边有人,还得忙着聊天,哪有心思琢磨这些?”
陈默嗤笑一声,拿起手机划了两下,又扣了回去:“琢磨问题非得去山里?在家坐在阳台不行吗?或者去图书馆,环境还安静。非要大老远跑出去,一个人风吹日晒的,这不是折腾自己吗?”
“在家和在山里能一样吗?”我有点急了,“在家待着,一会儿想收拾桌子,一会儿想刷手机,根本静不下来。但到了山里,周围只有风声和鸟叫,没有消息提示,没有别人打扰,脑子才能真正放空。上次我加班到半夜,回家路上走了一段没路灯的路,就那十几分钟,没人跟我说话,我反而想通了之前一直纠结的方案,你懂这种感觉吗?”
陈默摇摇头,端起咖啡喝了一大口:“我不懂。我只知道,人是群居动物,不管干什么,有人陪着总比一个人好。你看上次公司团建,虽然大家吐槽行程赶,但一起玩游戏、一起吐槽老板,回来之后不也挺开心的?要是让你一个人去团建,你愿意吗?”
“那是团建,本来就是集体活动。”我反驳道,“但独处是自己的选择啊。比如我有时候想自己去吃饭,不是因为没人陪,是因为我想慢慢吃,不用迁就别人的口味,不用忙着找话题。上次我自己去吃火锅,点了一堆平时你们不爱吃的菜,慢慢煮慢慢吃,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那种感觉特别舒服。”
“自己吃火锅?”陈默瞪大了眼睛,“你不觉得尴尬吗?周围都是三五成群的人,就你一个人坐在那儿,别人不得偷偷看你?我上次陪我姐去医院,她去做检查,我一个人坐在候诊区,都觉得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别人在看我,更别说自己去吃饭了。”
“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啊?”我叹了口气,“别人看我一眼又怎么样?他们又不认识我,转身就忘了。你就是太在意别人怎么想,所以做什么都想找个人陪。上次你想买件外套,明明自己喜欢黑色,因为同行的人说蓝色好看,你就买了蓝色,结果回来之后一直没穿过,这不就是迁就别人吗?”
陈默的脸一下子红了,声音也拔高了:“我那是参考别人的意见!买衣服本来就是要看看别人的眼光,不然买回去不好看怎么办?总比你什么都自己决定,最后后悔强吧?你上次自己报了个线上课程,说要学剪辑,结果学了两节课就觉得难,扔在那儿不管了,这不就是没人跟你一起坚持,才半途而废吗?”
“这根本不是一回事!”我拍了下桌子,咖啡杯晃了晃,“我放弃剪辑课,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跟有没有人陪没关系。要是我真喜欢,就算没人一起,我也能坚持下来。反倒是你,每次做决定都要问别人,上次你想换工作,问了一圈人,最后因为你妈说‘现在的工作稳定’,就放弃了那个更好的机会,你就没觉得自己太依赖别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