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朕很高兴,一年多以来从未开过经筵,要不就在此与诸卿谈古论今?”
“臣等遵旨!”
不少臣子有点兴奋,皇帝还是很近人情的嘛。
虽经历这么久革新思维洗礼,但他们都出自儒家,对引经据典深有体会,帝王本就该常常以古为镜督促自身。
刘宗周变得活跃起来,抢先一步作揖:
“陛下,恕臣直言,不知陛下今日要论何本经典?”
崇祯浅笑,摆了摆手,说道:
“朕不以某书籍而论,方才提到律法与平等,朕就以此为题,诸位爱卿尽管直言!”
见天子兴致颇高,刘宗周也不再心存芥蒂。
他是好人不假,思想意识也有了很大改观,但骨子里那份守旧依然存在,大胆道:
“陛下,臣自小饱读儒家经典,凡读书人均知我华夏文化博大精深!
历代先贤教导后人为君、为官、为人,可谓令世人洗心革面字字典范,但臣至今仍有一点弄不明白,还望陛下解惑!”
说到这里,刘宗周抱拳鞠躬。
崇祯心中暗笑,要说就直接说呗,何必进一步试探君王态度。
老家伙还是没完全脱离迂腐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来凡事都得一步步来。
“朕方才就说了诸位尽可直言,君臣之间辩论便是辩论,越辩只会让诸事越清晰。
臣子说错说对都无妨,只要不是胡搅蛮缠即可,朕喜欢用事实说话,没有那么多罪过。”
“臣多谢陛下!”
天子定了调意思不会论罪,刘宗周擅长直言,却也胆寒天子的杀伐果断。
现在放心了,轻咳一声,说道:
“陛下,儒家推崇以德服人,臣掌管礼部一年有余,自知其精华不容亵渎。
然自陛下推崇新学,开科取士分成九科,文学只占其一。
如此若干年后诸多儒家精髓是否会被世人遗弃,臣深感忧虑,常常为此夜不能寐!”
“哈哈哈......”
崇祯大笑,刘宗周到底是刘宗周,被那份固有迂腐毒害得不是一般的深。
怪不得此人以往崇尚“慎独”思维,还推出过武器无用论,倘若去后世阿三那里当苦行僧,倒还是个不二人选。
崇祯闻到了一丝危险气息,刘宗周算是最贴近身边的所谓大儒,这一年多来改变了许多,却并不彻底,恐怕也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识形态。
看来大刀阔斧改革只是暂时遏制住了迂腐蔓延势头,要真正做到让天下人完全转变,还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啊。
“既然刘爱卿提到这件事,那朕就议一议。”
天子似乎未说完,臣子们都没有出声,静待着下文。
慢悠悠抿了口茶,崇祯接着道:
“朕今日抛出律法与平等话题,刘爱卿看似只提及学术和开科取士,实则寓意深远。
这样吧,话已至此,何不就刘爱卿提出过的空间之独、意念之独、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深入探讨!”
说完,崇祯扫视一圈,有让臣子们发言的意思。
大家都是聪明人,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就剩儒家唯我独尊,影响着华夏两千余年。
刘宗周那番说辞明显一脉相承,在对慎独论作最后挣扎。
学术上持之以恒原本无错,可也需要与时俱进懂得变通,曾经的大明读书人并不完全认可那个观点,却也受到一定波及。
崇祯心头跟明镜似的,说白了慎独就是指修身养性。
通俗点就好比即使没有警察没有法律去管制,人们也懂得把持意念,不会去干坏事。
可真能做到吗?我信你个鬼!
“陛下,臣有话说!”
几个臣子跃跃欲试,冯英最先开了尊口。
“准!”
崇祯暗自窃笑,大明还未在正式场合抨击过刘宗周言论,今日老家伙恐怕不好过了。
“多谢陛下!”
冯英掌管着大明法律,刘宗周慎独论天生与律法产生背离。
他若不主动站出来的话,堂堂刑部尚书也太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