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王府请帖一道来东宫的是裴皎然。坐在一旁冷眼看着吴王府的仆从,毕恭毕敬地将请帖递到内侍手中,她弯了弯唇。惹得一旁的魏叔璘频频侧目看她。
遣人送了吴王府的仆从离开,太子看向裴皎然,“吴王这算上钩么?”
“不管有没有上钩,吴王如今已经将帖子送到。”裴皎然扬眉,面露笑意,“至于其他的么......臣听说,吴王最近寻到一位能人异士,且对此人颇为礼遇。这人的来头倒也简单,西市里骗吃骗喝的道士,全仰仗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是裴相公的手笔?”魏叔璘下意识地发问道。
“为殿下解忧是本分。”裴皎然莞尔。
看在面前一脸神色自若地裴皎然,太子心中不由感念裴皎然心思缜密地为自己出谋划策,以及在自己被吴王一党打压时,不管阻碍站到自己身边,确保东宫权力的稳定。虽说她此举更像是因私心而为,但谁没私心呢?尤其是本身就备受瞩目的朝臣,当他们愿意向自己投来一丝真心时,在这风云诡谲的朝堂中,已是弥足珍贵。
拧眉看了看裴皎然,魏叔璘面上半喜半忧,思考片刻后道:“若此人能说动吴王,自是最好。可吴王府的长史乔胄,亦是贾公闾精挑细选的人才。若吴王真毒害殿下,至于后续如何,殿下倒是无需担心。陛下,总不能在袒护吴王。”
“如果吴王假意上当,实则另有谋划,殿下便如陷险境。不过乔胄此人虽对贾公闾有报恩之意,但也并非昏聩不明理。殿下何不如,就此机会把他收为己用。日后收服吴王一党,此人能起关键作用。”
“乔胄深得贾公闾倚重和信赖,想要收服他不是易事。但他若有心,待孤登基,可以不计前嫌重用他。”太子说道:“生辰宴上,孤先探探他意思。倘若有意,朝堂上自有他一席之地。”
魏叔璘点点头,又道:“殿下能够唯才是与,臣便放心了。只是吴王生辰当日,裴相公能否赴宴?殿下孤身入局,若身旁无人护卫,恐怕不妥。”
闻言裴皎然眯眸睇了眼魏叔璘,欣然颔首。她知晓他的想法,无非是担心途中身变,届时太子身陷危局,无法吞困,反倒成了瓮中之鳖。
“孤听说李司空近日打算把族人都遣回陇西老宅?”太子忽地出言问道。
话落耳际,裴皎然也不避,点点头,“是。听说都是些李司空家里的陈年往事,如今悉数被翻出来。到底是一家人,臣想李司空顾念手足之情,所以只能送人回去吧。中书省还有些事务要处理,臣先行告辞。”
虽然知道裴皎然和李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李家如今只有李休璟身兼重任,太子没继续追问,遣了内侍送裴皎然离开。
离开东宫,裴皎然第一时间返回中书省。在省内待到散衙时刻,方才离开中书省归家。
混在乌泱泱的人群中,暮色落在身上。那袭対雁纹紫色襕衫,色泽变得格外浓艳。裴皎然缓步走着,身旁聚着中书省的一众僚佐,以及其他衙署的官员。如今中书侍郎的位置暂缺,已经有不少人瞄上这个位置。
听着身旁恭维的声音,裴皎然面上挂着温和的笑意,偶尔搭几句腔。她上朝时所骑的马,亦有人为她牵着。
“跋扈。”
不知有谁在人群中的念了一句。
“谁啊,胆子这么大。”身旁的中书舍人皱眉问道。
“无妨。”裴皎然回她望了眼身后的人群,从防阁手中接过缰绳,身形矫健地翻身上马,“多谢诸位相送,某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