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摇头的动作,让空气中最后一丝期盼也熄灭了。
此前与萧云骧的直接谈判,只有密迪乐与赫德参与。
随行的《北华捷报》记者威廉·埃默森,和军事观察员亚瑟·塞耶,被密迪乐有意安排在外等候。
他们从萧云骧书房出来后,便乘上西军提供的马车,直达这处工坊。
马车上因有西军人员同乘,许多敏感问题,无法深谈。
因此,密迪乐此刻摇头,除早知内情、守在窗边的赫德外,埃默森、塞耶及查尔斯等被俘军官,皆感极大意外与不解。
“为什么?领事先生!”
记者威廉·埃默森第一个按捺不住,几乎从椅上弹起质疑。
他脸涨得通红,“难道那个该死的……野蛮人,”
他及时收住更恶劣的用词,但憎恶丝毫不减,
“真狂妄到要铁了心,与帝国彻底对立?他难道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上次随行至江城,他被萧云骧寻衅鞭打的经历,显然给他留下极深的阴影与恨意。
密迪乐立刻厉声训斥:“威廉!注意你说什么!别忘了上次的教训!”
“看看我们在什么地方!这些话要是被他们听去了,惹出新麻烦,我救不了你第二次!”
言罢,他内心也涌起强烈的烦躁与无力感。
此次谈判,萧云骧提出的苛刻条件。
以及那看似温和从容,又肆无忌惮的姿态,让密迪乐深感对方根本不在乎此次谈判本身。
虽然其最终目的,尚未完全清晰。
但开出如此赤裸裸、羞辱性的条款,意图明显是要激怒帝国的本土决策层、引爆舆论。
然帝国若真被激怒,选择与西军全面开战,胜算几何?
皇家海军,能否突破长江上那些层层叠叠、日益坚固且火力强大的炮台群?
他心里没有底。
帝国陆军,更不可能轻易深入这古老国度复杂辽阔的内陆,打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
况且,据他多方搜集的情报分析,即便强大如帝国陆军,若在华夏腹地与组织严密、士气高昂、武器精良的西军正面交锋。
胜负之数,远非外人想象的那般乐观。
因此,他绝不能在此刻,将萧云骧提出的具体条件透露给任何人,尤其是身边这位,冲动且充满偏见的埃默森。
此人是个狂热炮舰主义拥护者,在其报纸专栏上,一贯鼓吹“武力开拓市场”、“用大炮说话”。
因其记者身份,对军政事务往往略知皮毛,便自以为洞察一切,却远未深入了解国际政治博弈的复杂性。
且拿破伦战争后,帝国数十年的胜利与全球扩张,更助长了这类人的虚骄气焰,动辄主张使用武力解决外交纷争。
而旧朝军队的孱弱不堪,更给他们造成顽固的刻板印象,使他们想当然认为,西军再强也有限,无非侥幸赢了一两场战斗。
密迪乐深知,必须将自己对西军实力的真实评估、对萧云骧个人的判断,及此次谈判的完整经过与分析。
快速、秘密而准确地,呈报港督包令爵士,乃至伦敦白厅。
而非事先让媒体断章取义,被国内可能沸腾的非理性民意绑架,迫使政府仓促走上与西军全面冲突之路。
所以,他又怎会在此刻此地,将那些足以引爆舆论的条款,告知威廉这情绪激动,且想法简单的人?
威廉被密迪乐疾言厉色训斥后,似乎终于想起上次差点丧命的经历,气势顿挫,悻悻然闭上嘴,但脸上仍写满不服。
---------------------------------------------------------------------------------------------
(正常更新,请大家继续支持,乌鸦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