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看着牛气哄哄的黄耀文,哭笑不得的同意。谁让这位是他辛辛苦苦请来的人才呢,有本事的人都有一身傲气,李宏只能忍着呗。
随后李宏和黄耀文便问起了飞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飞机的性能。
这架研驱一战斗机安装的是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双黄蜂发动机,图纸、技术都是李宏提供的,包括相关的材料生产技术,李宏也一一提供给众人。这款发动机在生产出来后,已经进行了多次测试,证明了其性能的可靠。也正是因为发动机通过测试,这才有了飞机的试飞。
“这架飞机平飞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510公里,刚才的俯冲我最高速度达到了550公里。在中低空飞机的各项性能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操作灵活。不过在爬升到9000米高空后,飞机的性能就开始受到影响。当进入万米高空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飞机的机动性大大降低,转弯、翻滚动作变得非常困难,操纵杆也需要花费两倍的力气才能推动。”
林诗航一口气将刚才的飞机过程事无巨细全部讲述了一遍,黄耀文和一旁的工作人员则是认真的记录着。
李宏听懂了林诗航意思,说:“这么看来,这架飞机在9000米以下性能是不受影响的,可以完全发挥,但是它不适合万米高空的战斗。”
林诗航点点头,说:“没错,另外就是这架飞机实际上俯冲速度还能更快,但是那样我有预感,会对飞机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李宏对此早有预料,前掠翼飞机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飞机结构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李宏放弃了原本木质结构的原因。
不过即便如此,飞机的性能还是达到了李宏预想中的要求。毕竟这个时代大多数飞机的性能都基本相近,远没有二战后期那样离谱。510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在国内战场上已经是最快的了,小鬼子没有一款飞机可以追得上。
黄耀文认真听完后,说:“这款飞机由于采用全金属材料,并且机身进行了加固,使得重量比起原来大了不少,但是相应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很多。”
李宏附和道:“黄厂长说得没错,咱们的飞机制造刚起步,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虽然研驱一性能比起图纸设计有所下降,但是安全性却大大提高,仍为一款好飞机。我们的飞行员个个都是宝贝,损失不起,我们不能让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起飞。”
黄耀文点点头,说:“李主任这话说得对,我也是为了提高飞机安全性,才牺牲了一些性能。原本我还以为李主任你会怪我擅作主张,没想到你我竟想到一块去了。”
紧接着黄耀文又说:“李主任,这是我们自主生产的第一款驱逐机,从目前来看,各项性能都已经达到了初步预期。之所以发动机高空功率下降,我想还是我们技术不到位原因。虽然有你提供的技术资料,可是我们一没有经验,二来技术我们还没有彻底吃透,因此即便这款发动机性能不错,我们造出来的和设计上还是有一些差距。”
李宏对此表示理解,毕竟这玩意不是给你技术资料就能一定生产出来的,还是需要技术人员研究透它才行。
于是李宏说道:“黄厂长,制造厂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超出我的预想,很了不起啊。至于技术我们可以慢慢研究,飞机以后也可以改造升级。不过今天的这款飞机我看表现不错,我觉得可以对其进行量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