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2章 邸报扩版,声入万家(1/2)

平定阎圃叛乱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南郑城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也未彻底消解,

但我深知,仅仅依靠武力镇压和事后的安抚是远远不够的。

思想的阵地,人心的向背,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更为关键的战场。

之前草创的《汉中邸报》,在对抗士族谣言污蔑、传递官方声音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这仅仅是被动防御。

如今,汉中初定,新政推行的阻力被强行扫除了一大半,

是时候将这块阵地,从简单的“辟谣板”,升级为真正能够引导舆论、开启民智、凝聚人心的——官方喉舌了。

这日,我召集了徐庶,以及暂时负责邸报编撰刊印的一位名叫“文林”的老吏。

这位老吏原是张鲁手下的一个小文书,字写得还算工整,为人也算勤勉,

在之前的邸报工作中表现尚可,便暂时让他负责具体事务。

“元直,文老,”我开门见山,

“邸报之事,虽是小道,却关乎民心向背,不可不察。

前番邸报在澄清吏治、驳斥谣言上小有成效,但其功用,远不止于此。”

徐庶微微颔首,显然明白我的意思:

“主公所言极是。民智未开,易受蒙蔽。

邸报若能持之以恒,以正视听,确是善政。”

文林则有些惶恐地躬身道:

“小老儿愚钝,不知太守大人有何新的示下?定当竭力去办。”

我走到沙盘前,那上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部署,而是开始标注一些民生相关的区域。

“我意,扩充邸报之内容,增发其数量,务求使其声入万家,至少要覆盖南郑及周边各县的主要乡镇。”

“扩充内容?”徐庶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主公有何想法?”

“其一,政令宣讲,要更细致,更通俗。”

我说道,

“不能仅仅是张贴法令条文,那对目不识丁的百姓而言,形同天书。

要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清楚为何要推行军功授田?

为何要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新政对他们究竟有何好处?

要让他们听得懂,看得明白。”

“其二,要扬善惩恶,树立典型。”

我继续道,

“新政推行中,涌现出的忠勇将士、勤勉官吏、积极拥护新政的百姓,

他们的事迹要登上去,广为传颂。

比如,此次授田,哪些士兵分到了好地,他们是如何奋勇杀敌立功的?

哪个乡屯积极配合丈量土地?

哪个工坊的匠人改良了工具?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比空洞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其三,要普及常识,惠及民生。”

我想到了刚刚起步的医署,

“医署新立,卫生防疫至关重要。

可以在邸报上,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一些基本的清洁卫生习惯,

如何处理污水,如何预防常见疾病。

还有,军功授田后,许多士兵成了自耕农,可以介绍一些简单的农业技巧,

如何选种,何时播种,如何应对病虫害。

这些看似琐碎,却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计与健康。”

“其四,可酌情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

我补充道,“不必长篇大论,可以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甚至是改编的故事,

但核心思想要与我们的施政理念相符,潜移默化地宣扬忠诚、勤劳、诚信、互助等品质,破除一些陈规陋习。”

徐庶听得连连点头,目光越来越亮:

“主公此策,高明!

如此一来,邸报便不再是冷冰冰的官府文告,

而是与民生息息相关,既能教化,又能安抚,更能凝聚人心。

只是……”

他略一沉吟,

“内容如此丰富,编撰、刊印所需人手、物力,以及……”

他顿了顿,“执笔者之文采,恐非易事。”

文林也面露难色:

“太守大人,小老儿勉力为之尚可,

但要写得既通俗易懂,又要引人入胜,还要……那些故事……小老儿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

且如今城中识字之人本就不多,擅长舞文弄墨者,更是寥寥。

印刷之事,全靠手抄或少量技术粗劣的雕版,效率极低,要增发数量,恐怕……”

他们提出的困难,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