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
可他们更未曾想到的是,草原各处并没有因为这种纷乱而陷入以往的混乱局势,反而各个部落随着大明的到来迅速归顺。
群龙无首的局面并没有形成,全部都开始竭尽所能地配合着大明、永昌侯蓝玉,讨伐那些叛徒部落之人。
以往大明不熟悉这草原路线,可此次有了他们自己人带队之后,这场叛乱解决的却是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还要顺利得多。
一战而下,近十万胡人连同瓦剌、鞑靼部落的部众,此刻要么被俘虏,要么已然成了一具死尸。
其中近七万人全都成了阶下囚,只有近一万人伤亡,剩余的两万人则早已逃散溃去,对如今永昌侯蓝玉所率领的这支人马,还有附近配合的鞑靼部落、瓦剌部落首领所带过来的人马没有半点威胁。
“这一战过后,永昌侯定是要名声大噪了。”
“边关互市稳了。”
马哈木来到蓝玉身前。
经过此前会面。
他们两人如今友谊长存,好得都快要穿一条裤子了。
“哈哈哈哈。”
蓝玉大笑着,眼中绽放着不一样的神采。
这等泼天大的军功,够他蓝玉封国公之职了,所以此刻他的心情似是前所未有的好。
“不仅是我永昌侯。”
“你此次也是功劳甚大的。作为这边关互市、稳定草原最大的两个功臣之一,放心,我定会竭尽全力在陛下跟前美言。”
“让你来当这草原部落真正的王,如同那岭南之处一般,让你们草原自治。”
蓝玉大声开口,倒也并非他在此处信口胡言。
有了岭南之地的例子在前,再加上自治对于草原各部本就是一种稳妥的解决方式,所以马哈木听了连连称谢。
“那就多仰仗侯爷了。”
马哈木骑于高头大马,手中未拉缰绳,单脚踩着马鞍,一时竟如履平地般稳当。
“放心,此事已然十拿九稳。”
蓝玉继续大声笑道。
半月过后,这草原边关之处的军报已是十万火急传回洛阳新都。
一时间洛阳新都众人震动。
“草原平了。”
“草原数个部落真心归顺大明,誓愿祝大明永世安康,无人敢再进犯大明境内,至此边关再无侵扰之可能。”
大街小巷,《大明日报》的报童们齐齐欢呼呐喊,脸上满是喜色。
周围的文人、士子听了,一个个拿出两三文钱,买过一份《大明日报》,便坐到旁边的茶摊内细细翻阅,但脸上的神情却并未有太多惊讶。
自去年关万邦来朝,大明如今在百姓、文人的眼里,已是越过此前那贞观年间的大唐。
高丽、琉球、安南,还有那倭国诸岛都是被大明所统治,所以当下再将草原之地平定,倒也并非什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反倒若是没平,那才是可笑至极。
消息传到宫内,已然化身老农的朱元璋,久违地出现在了这武英殿内。
他抚着长须,那沧桑衰老的面庞、两鬓微白的胡须,此时也往上扬了扬:“好好好。这蓝玉还真没让咱失望,真给咱打了一个大胜仗回来。”
“草原各族部落,瓦剌、鞑靼不战而屈人之兵,胡人部落更是被彻底打服了。”
“实在是好。”
武英殿内,大学士宋濂还有其他一众大臣立于朱标、陆羽身前。
朱元璋天子意气飞扬,面容间满是畅意,言语间无比自豪。
自历朝历代以来,边关一直都是各个王朝不得不考虑的心腹大患。
可在他大明,在他老朱的洪武一朝。
这心腹大患竟被平了。
自此之后,后代子孙再也不用为此忧虑半分。哪怕日后史书记载他朱元璋的功勋,也定是要远超历代帝王。
朱元璋龙颜大喜之下,此刻看着手上的那封军报,更是缓缓言道:“咱要好好赏他蓝玉。咱要给他封国公。”
顷刻间的功夫,朱元璋就已是下了旨意:封蓝玉为当朝凉国公。
此刻!
只因“凉”字一出,陆羽目光微微一动,神情也是一变:“封什么国公不好,非要封这个凉国公?”
陆羽还特地问了一句。
“正是这凉薄的‘凉’,并非是这良心的‘良’?”
见陆羽一问,朱元璋轻声一笑,缓缓开口:“咋,连你小子也都嫉妒他蓝玉?
不就是封了一个国公吗?
来日咱封你小子一个异姓王,也是未尝不可。”
朱元璋将心里话说出。
在这武英殿内,宋濂在内的一众大学士只是点头并无异议。
毕竟依着陆羽的功劳,一个异姓王又算得了什么?
反正陆羽在这庙堂朝野之间不争权势,那是出了名的。
而且陆羽的实学派系如今遍及四野,连他们这一众大学士,平时也都与陆羽极为亲近,怎么可能会拆陆羽的台?
“恭喜先生。贺喜先生了。”
此刻,朱标更是在旁含着笑意,反倒提前说了起来。
陆羽听了摆了摆手,张了张嘴却也不太好再继续说下去。
蓝玉虽有些骄纵,但论起军功,一直以来与他的关系也算不错,此刻他陆羽当真要断了对方的前途、断了对方的这国公之位吗?
一时间,陆羽也是犹豫在了原地。
况且此次有他陆羽在此,如今的大明早已跟之前截然不同,一众老国公同朱元璋一般,如今皆都开始寻起了养生之术。
有着他们这些人压着,蓝玉哪怕在年轻一辈之中再如何张狂。
又岂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思绪在脑海之中翻滚间,陆羽渐渐也就不再言语:“凉国公,便凉国公。”
见他也未再反对,这旨意也就彻底传了下去。
随后,飞快的速度传遍了三司府衙,为各个派系,文臣勋贵侯爵们一一知晓。
一时间朝野震动。
大明,又多了一个开国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