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虽然能够体会到这回忆中所传达出的感情,但却有些难以共情。
这一点无论是东西双方,皆是如此。
“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拥有这死亡的天赐,会让遐蝶感觉自己是个异类”
“是啊,有这种力量不应该高兴么,为何会她会感到如此压抑,如此抑郁,甚至于怨恨其自己的不同呢”
街道上的人们看着天幕中的画面,发出一阵阵疑惑。
他们对于遐蝶内心的思绪感到不解,为她恐惧于自己的力量而感到奇怪。
“对于人们来说,死亡终结只是恐惧,而不是某种神圣的存在”
“所以他们只会看到遐蝶具有着强大力量好的一面,而看不见她在幼时身处环境中产生的想法,那是“窒息般的孤独””
古希腊,马其顿王国都城内。
亚历山大听着街道上人们对于天幕内容的讨论声,如此想到。
“当然了,人们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在世界上多存续一天,这种想法并不是错误的,只是人们的观念不同而已”
“就像你我现在对于他们想法的评价,不也只是我们个人的看法,而非绝对的正确么”
一旁的亚里士多德闻言,放下了手中的书籍,同样看向窗外。
和尚且年幼的亚历山大不同,亚里士多德早已渡过了对他人看法产生“指责”,这一情绪的阶段。
也不会高高在上,去指责那些和自己看法不同的言论。
“或许是寿命的不同,所以灵魂的观念也不同吧”
亚里士多德看着窗外的人群,老人,青年,小孩。
脑海中却是想到了翁法罗斯世界里,那些动辄千年寿命的“长生种”
“想想看吧,对于我们这些短命的人来说,所注重的是“所见即所得”,所以我们更在乎那些极端的事物”
“强烈的情绪,冲击感的画面,震撼心灵的事物”
“所以人们难以共情于遐蝶的遭遇和她内心的情绪。反而只能看见她身上所携带的天赐,只能看见她身为黄金裔、身为死亡继承者所获得的荣耀与权力”
“那这么说,身为长生者的她,岂不更是常年被那孤独所包围”,亚历山大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起了头来。
一生无法与他人接触,永远都会被恐惧死亡的人视作异类而歧视。
从小与死亡为伴,被迫亲手剥离无数人的生命。
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于身旁的所有人都会下意识远离她。
“如果是我的话,要么滥用这份力量,成为独断专横的暴君,彻底无视这孤独的诅咒”
“要么就会遵从阿蒙内特的教导,尊重死亡,收敛力量....从而在千年的孤独中,在这窒息般的孤寂中艰难前行”
-----
.....
神圣的死亡仪式结束了,她又一次施予了自己的天赐。
为阿蒙内特送去毫无痛苦、饱含仁慈的死亡。
“喉头的呜咽,眼中的遗憾...以及那微不可查的颤抖都顺着我的指尖传来”
“这位向我传授何为死亡的女士,最终也如朝露般消逝在了晨雾中”
“那之后,我便离开了哀地里亚,再度踏上了觐见塞纳托斯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