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0章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难题(1/2)

日内瓦湖畔,清晨的空气中带着一丝阿尔卑斯山融雪的凉意。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总部的会议大楼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TC2旋转电机技术委员会的紧急会议室,是一间装修风格沉稳、甚至有些古板的房间。厚重的胡桃木长条会议桌,能映出天花板上柔和的灯光。墙上挂着历任委员会主席的肖像,他们严肃的目光,仿佛在审视着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

会议桌的一侧,早已被来自西门子、ABB、通用电气、法雷奥、东芝等全球工业巨头的代表们占据。他们大多是五十岁上下的白人男性,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彼此之间用熟稔的德语、法语或英语低声交谈,神态轻松,仿佛是在参加一场寻常的俱乐部聚会。这里是他们的主场,他们制定了过去一百年里这个行业的所有规则。

而在这群人目光的焦点处,会议桌的另一侧,红星集团的代表团则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团队的领队,是红星电机事业部的总工程师,李工。

这位一辈子都扑在电机研发上的华国工程师,穿着一套崭新的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但紧握着笔记本的双手,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这是他第一次站上如此高级别的国际舞台,周围的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他年轻时只能在教科书和行业期刊上仰望的存在。

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位名叫皮埃尔·杜邦的法国人。

杜邦先生年近六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他是秦奋通过猎头公司,以七位数欧元的年薪重金聘请来的欧洲顶级标准与合规专家,曾在IEC的多个技术委员会担任过顾问。他的任务,就是在这场规则的战争中,为红星充当“导航员”和“翻译官”。

即便有杜邦先生坐镇,他们两个人组成的团队,在这间坐满了行业巨头的会议室里,依然像一群误入旧贵族宴会的闯入者。

西门子的代表,一位名叫克劳斯·施密特的德国人,端着咖啡,眼神轻飘飘地扫过李工和杜邦,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程式化的微笑。

“早上好,杜邦先生,”他用德语说道,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见,“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您。红星集团一定付出了一个相当可观的价钱。”

杜邦扶了扶眼镜,用同样流利的德语回应:“早上好,施密特先生。为一项能改变行业的技术服务,对我而言,价值远超过金钱。”

简短的交锋,宣告了会议和谐气氛的终结。

上午九点整,委员会主席,一位名叫鲍曼的瑞士工程师准时步入会场。他表情严肃,环视全场后,用沉稳的语调宣布会议开始。

“各位,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讨论一项新技术——轴向磁通电机,或者按照西门子公司的提议,称之为‘盘式电机’——的标准制定问题。这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机会。现在,我邀请西门子公司的代表,施密特先生,来阐述你们的提案。”

……

克劳斯·施密特优雅地站起身,向主席微微颔首,随即打开了他面前的投影仪。

一份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的PPT出现在大屏幕上,标题是——《盘式旋转电机国际安全与性能测试标准草案V1.0》。

“先生们,”施密特的声音自信而富有磁性,“我们西门子,联合了ABB、法雷奥等多家欧洲同行,经过严谨的讨论和初步的实验验证,共同起草了这份草案。我们的目标,是为这项新兴技术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安全的、能够被全球供应链广泛接受的行业标准。”

他一边说,一边分发手中厚达上百页的草案文件。

李工和杜邦也拿到了一份。

李工几乎是立刻就翻到了最核心的测试规程部分,他的眉头瞬间紧紧锁了起来。

施密特仿佛预料到了他的反应,故意放慢了语速,重点介绍着草案中的几个关键条款。

“首先,关于电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我们建议,引入IEC60068-2-78标准中最为严苛的测试条件。即,将电机置于温度85摄氏度、相对湿度85%的恒温恒湿箱中,进行长达5000小时的连续无故障运行老化测试。”

杜邦先生的脸色微微一变,他在李工的耳边低声用英语说道:“这是个陷阱。这个测试是为那些安装在热带户外、或重化工环境里的大型传统电机设计的。它们的定子巨大,散热路径长,有足够的物理空间来做绝缘和防护。而你们的轴向磁通电机结构紧凑,散热路径短,这种极端的、与实际应用场景不符的长时间高温高湿测试,会极大地放大你们结构上的劣势。”

李工没有说话,只是用笔在“5000小时”这个数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施密特继续说道:“其次,关于电气安全,特别是绝缘性能。我们认为,应当沿用现有径向磁通电机的耐压测试模型,并重点考察绕组在浸漆固化后的层间绝缘强度。我们有一套成熟的、经过几十年验证的测试方法……”

李工的笔尖再次停下。红星的“天狼星”电机,为了追求极致的功率密度,采用了全新的扁平绕组技术和封装工艺,其绝缘体系和传统的浸漆绕组完全不同。用对方的标准来测,无异于削足适履。

最让李工感到愤怒的是,施密特滔滔不绝地讲了近二十分钟,PPT上展示了各种严苛的、偏门的测试条款,但对于轴向磁通电机最核心、最革命性的优势——例如,远超传统电机的功率重量比、扭矩密度、以及动态响应速度——整个草案中,竟然只字未提!

这已经不是偏见了。

这是一份精心设计的、充满技术陷阱的“毒丸”提案。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的标准,而是为了通过制定规则,合法地将一个颠覆性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里。

施密特介绍完毕,自信地坐下,会议室里,西门子和ABB的代表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气氛,对红星而言,已经压抑到了极点。

……

委员会主席鲍曼先生扶了扶眼镜,目光转向了会议桌的另一端。

“感谢施密特先生的详细介绍。现在,我想听听来自红星集团代表的意见。”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李工和杜邦的身上。

杜邦先生正准备开口,用他那圆滑老练的外交辞令来应对。但李工却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臂,自己站了起来。

这位来自华国的工程师,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英语口音很重,词汇量也远不如这些在国际场合游刃有余的欧洲精英。但他更知道,技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技术来回答。

“Mr.Chaira,getle…”

李工开口了,声音有些干涩,但很清晰。

“I...Ihavereadthisdraft.Ihavequestios.”

他没有去看施密特,而是直视着主席鲍曼。

“First,the5000hourstest.85degree,85percethuidity.”他举起那份草案,指着那一页,“Why?Forlicatiosceario?Thisotor,ourotor,isforelectricvehicles,forrobotics,fordroes.Notforauclearpowerpt'soligpupithejugle.”

他的用词简单直接,甚至有些粗糙,但意思却一针见血。

“Thetestditiotatchtherealworld.Thistest...isotsciece.Itis...prejudice.”

施密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华国工程师,言辞会如此犀利。

李工没有停下,他翻到下一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