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席克劳斯·鲍曼敲下议事槌,IEC新一代高效伺服电机标准技术委员会的特别会议,正式落下帷幕。
代表们陆续起身离场,会议厅内嗡嗡的议论声再次响起,但气氛已经截然不同。
没有了之前的剑拔弩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复杂情绪。有人在低声交谈,分析着这次会议带来的深远影响;有人则快步走向华国代表团的席位,递上名片,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想要与新晋的规则制定者建立联系。
秦奋和他的团队,无疑是此刻全场的中心。
然而,他们并没有立刻离开,依旧安静地坐在原位,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几分钟后,一名IEC的会务工作人员脚步匆匆地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叠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一丝温热的文件。
“秦先生,李工,这是本次会议的官方纪要,请您过目。”工作人员的态度十分恭敬,将文件分别递给了秦奋和李工。
李工深吸一口气,伸出手。
他的手,在接过那几张薄薄的A4纸时,竟有些微微的颤抖。
这是一位与精密机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工程师的手,一双能在微米级的误差中找到真理的手,此刻却控制不住这轻微的晃动。
他低下头,目光落在文件上。
那是一份标准的官方会议纪要,用英文和法文双语写成,措辞严谨而枯燥,记录着会议的流程和每一项决议。
但当李工的视线扫到纪要的第二页,关于成立新标准起草工作组的那一段时,他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决议第三条,清清楚楚地写着:
(工作组应以华国红星集团代表团提交的‘HX框架’作为新标准制定的基础蓝本……)
“HX框架……”李工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念出了这几个字。
就是这几个字,让这位年过半百、性格坚毅的老工程师,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身边的几位年轻技术员也凑了过来,当他们看到那行文字时,激动的情绪再也无法抑制。有人用力地抿着嘴,有人则悄悄转过头,飞快地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
他们太清楚这几张纸的分量了。
这薄薄的几页纸,既不是价值千万的订单,也不是什么荣誉奖章,但它远比汉诺威展会上签下的任何一份合同都更沉重,更具价值。
订单,代表的是市场对你产品的认可。
而这份纪要,代表的是世界对你“规则”的认可。
从今天起,全世界所有想要制造新一代高效伺服电机的公司,都必须在红星集团画下的这张“地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可以不买红星的产品,但他们必须遵守红星参与制定的规则。
这是从“卖产品”到“卖标准”的跃迁,是从“参与游戏”到“定义游戏”的跨越。
对于华国的现代工业而言,这是第一次。
“我们……做到了。”一位年轻工程师声音沙哑地说道。
“嗯,做到了。”李工合上文件,小心翼翼地,像是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他抬起头,看向秦奋,眼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激。
没有秦奋,这一切都不可想象。
大卫·陈也拿到了文件,他虽然不像技术人员那样激动,但作为一名顶级的商业精英,他更能看透这背后的巨大商业利益。他朝秦奋递过去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秦奋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对他来说,这结果,意料之中。
……
日内瓦时间下午五点,会议结束不到一个小时。
这个消息,便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飞越阿尔卑斯山,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金融中心和工业重镇。
各大财经媒体的网站,纷纷在头版或重要位置,更新了这条来自瑞士的消息。
德意志《商报》的标题最为直接:《西门子在电机标准之争中落败,IEC选择华国方案》。
东瀛《日经新闻》则更关注其产业影响:《“HX标准”诞生,全球伺服电机市场或将迎来洗牌》。
而在全球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不列颠《金融时报》的网站上,一篇署名为资深评论员安德鲁·斯科特的文章,被迅速置顶。
文章的标题是:《日内瓦的钟声为谁而鸣?》
“……今天下午,在日内瓦万国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一项决议,可能将在未来的工业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由华国红星集团提出的‘HX框架’,被采纳为下一代高效伺服电机国际标准的基础蓝本。”
“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华国企业在国际标准舞台上,更多扮演的是学习者、追随者和遵守者的角色。他们努力让自己的产品符合欧美制定的规则,以便进入全球市场。但今天,情况改变了。”
“来自华国的红星集团,从一个规则的挑战者,强势地变成了新规则的创立者之一。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证明了自己,更在策略上展现了惊人的成熟度。他们提出的‘HX框架’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成功团结了大多数成员,瓦解了传统巨头的联盟。”
“日内瓦的钟声,敲响的不仅是IEC一场普通技术会议的结束,也可能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由欧美巨头垄断工业标准话语权的时代,正在出现裂痕。而当第一道裂痕出现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变化,即将来临……”
这篇文章,迅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球的商界和政界人士之间传阅。
红星集团,这个名字,第一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被全世界所审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