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3章 下一个目标:高端五轴数控机床(1/2)

战略会议结束后的两天,红星集团总部,一间专门为“奠基石”计划开辟的S级保密项目室内。

巨大的电子白板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四个大字——工业母机。

秦奋坐在主位,他的面前,是刚刚从江城和沪市各处抽调而来的,集团最顶尖的技术专家团队。

为首的,正是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李工,李俊。在他旁边,还有几位从国内各大机床厂、研究所挖来的元老级工程师。这是红星集团技术力量的精华所在。

气氛严肃,甚至比两天前的战略会议更加凝重。因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比那些高管更清楚,秦奋提出的这个目标,究竟意味着什么。

“各位都是国内机械制造领域的泰山北斗,废话我就不多说了。”秦奋环视一圈,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只有一个议题:我们要造华国自己的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请大家评估一下,这条路,我们该怎么走,以及,难点到底在哪里。”

所有人看向李工。作为集团的技术领袖,他的发言分量最重。

李工扶了扶眼镜,面色沉重地站了起来,走到白板前。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笔,在“工业母机”

“秦董,各位同仁,”李工的声音沙哑而有力,“要回答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台高端五轴机床,它到底难在哪。在我看来,它就是由这三座大山构成的,每一座都高不可攀,而且,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你无法绕过任何一座。”

他用笔尖点了点第一座山。

“第一座山,我称之为‘钢铁之躯’,也就是机床的基础——床身铸件。”

“这听起来似乎最简单,不就是个铁疙瘩吗?但恰恰相反,这可能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李工解释道,“高端机床的加工精度是以微米,甚至纳米来计算的。这意味着,机床的本体必须有极致的刚性和热稳定性。在高速运转和切削过程中,它不能有任何肉眼无法察觉的震动和变形。”

“德意志和瑞士的顶尖机床,他们的床身铸件,采用的是特殊的米汉纳(Meehaite)孕育铸铁技术,浇筑成型后,还要在露天环境下,经历数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霜冻,进行自然时效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我们现在加工‘天狼星’叶轮用的德玛吉机床,它的床身,可能在秦董你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躺在德意志的工厂外面了。”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这种以“年”为单位的工艺积累,是砸钱也无法快速逾越的鸿沟。

“没有一个稳定如磐石的‘躯体’,后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李工接着指向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运动之魂’。它指的是驱动机床刀具进行复杂空间运动的伺服系统和传动系统。”

“这一点,我们红星算是有点基础。”李工看着秦奋,眼神里多了一丝欣慰,“我们的‘天狼星’电机,性能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机床的伺服系统,不是一台电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交响乐团。”

“它需要五组,甚至更多组高性能伺服电机同步协作,通过高精度的滚珠丝杠、直线导轨进行传动,再由光栅尺进行微米级的闭环位置反馈。这个系统的响应速度要达到毫秒级,定位精度要稳定在0.001毫米。‘天狼星’只是解决了乐团里小提琴手的问题,但我们还需要大提琴手、需要指挥、需要完美的乐谱,才能演奏出华丽的乐章。”

“这套系统,我们有部分基础,但要整合到五轴联动的级别,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李工的手指,落在了最高、也是最中间的那座山上。

“第三座山,‘指挥之脑’。这是三座大山里,最高,也最核心的一座。它就是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

“如果说机床是身体,伺服是灵魂,那数控系统,就是决定这台机床是天才还是白痴的大脑。我们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国产数控系统,比如华中数控,还停留在三轴、四轴的水平,而且功能和稳定性,跟德意志的西门子、东瀛的发那科相比,差距很大。”

“而五轴联动,其核心并不是简单的五个轴的叠加,而是它的算法。”李工的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比如‘旋转刀具中心点控制’(RTCP)算法,它能在刀具进行复杂角度偏摆时,始终保持切削点在预定轨迹上。这个算法,就是西门子和海德汉(Heidehai)这些巨头们,几十年来,通过无数次实验和实际加工,积累下来的工艺诀窍(Kow-how)。它写在代码里,但你看不到,也申请不了专利,你只能去一点点地反向摸索,试错。这背后,是庞大的数学模型和应用数据库。”

“钢铁之躯、运动之魂、指挥之脑。这三座大山,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李工说完,放下了笔,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寂静持续了良久,秦奋开口打破了沉默。

“感谢李工,讲得很透彻。那么,基于这个现实,我想听听团队的初步结论。如果我们不计成本投入,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从零开始,独立研发,拿下这三座大山,大概需要多久?成功率有多高?”

这个问题,像一把尖刀,刺向了在场所有技术专家的心脏。

李工和几位老工程师对视了一眼,经过一番低声的、快速的交流后,他重新抬起头,给出了一个无比沉重的答案。

“秦董,我们进行了初步的、非常乐观的评估。”

“机床铸件的工艺,从研究材料配方、改进浇筑工艺到建立时效处理体系,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摸到门槛。”

“伺服和传动系统的整合,我们有基础,也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去开发和调试出能够满足五轴精度要求的系统样机。”

“最难的是数控系统,核心算法的攻关,没有捷径可走。五年能拿出可用的原型,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这三者还是并行推进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影响,需要不断磨合的。所以……”李工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们的一致结论是:如果完全从零开始,即使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要造出能够与德玛吉、马扎克(Mazak)对标的高端五轴机床,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且,这十年里,我们成功的概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

十年,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的气压低到了冰点。周毅、刘燕等旁听的高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终于具体地、数字地理解了,秦奋要挑战的,是一个怎样恐怖的领域。这已经不是风险高不高的问题了,这几乎是一条看不到希望的死路。

“十年……”秦奋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眼神却变得愈发深邃。

……

当晚,夜深人静。

集团总部的顶层办公室里,只剩下秦奋一个人。

他没有开灯,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沪市永不熄灭的繁华灯火。

白天的会议,李工给出的结论,比他预想的还要悲观。十年,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太久了。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来说,都等同于零。

如果是上辈子的他,在商言商,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个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