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月18日,纽约。
距离红星电气(RSE)在纳斯达克敲钟,已经过去了三天。
上市首日的疯狂之后,RSE的股价经过短暂盘整,依旧稳步上扬,市值牢牢地站在了120亿美元以上。华尔街对这头“东方红色巨龙”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
纽约第五大道的瑞吉酒店,总统套房内。
已经是凌晨三点,但套房的客厅里依旧灯火通明。
刘燕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她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个来自瑞士银行的企业账户后台界面。
IPO的流程复杂而严谨,从发行到资金清算,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在半小时前,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组成的承销团,在扣除了承销费、律师费、会计师费等一系列开销后,将本次IPO募集到的净额资金,一次性打入了红星电气在海外注册的离岸公司账户中。
刘燕不敢有丝毫大意,她戴着防蓝光眼镜,带着财务团队的核心成员,逐一核对着每一笔费用的明细,与最终入账的金额进行比对。
秦奋并没有催促她,只是安静地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翻看着一份关于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行业报告。
“秦总……”
刘燕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chiffres的颤抖。
秦奋抬起头,看到刘燕摘下了眼镜,正用手揉着太阳穴,似乎想让自己从某种不真实感中清醒过来。
“算清楚了?”他平静地问。
“清楚了。”刘燕深吸一口气,将笔记本电脑转向秦奋的方向。屏幕上,一长串的数字清晰地显示在账户余额一栏。
“本次IPO,总计发行2776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23.5美元,募资总额为6亿5236万美元。扣除6.5%的承销佣金以及其他各类发行费用,共计约4500万美元。最终……最终净到账金额为……”
她停顿了一下,再次确认那个数字,仿佛那串数字拥有千钧之力。
“六亿零七百三十一万美元。”
当这个数字从她口中完整地念出来时,整个房间都安静了下来。
六亿美金!
按照当前的汇率,这相当于近五十亿华国币!
这笔钱,几乎是红星集团过去几年累死累活、拼尽全力才积累下来的总资产的好几倍。而现在,它就静静地躺在银行账户里,变成了一串简单的数字。这是一种足以让任何人感到眩晕的冲击力。
即便是精明干练如刘燕,此刻也感到一阵口干舌燥。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笔钱将彻底改变红星的未来。
秦奋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数秒,点了点头,脸上没有太多的波澜,仿佛这个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很好。”他合上手中的报告,站起身,“时间不早了,让团队的人都去休息吧。你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看到秦奋如此平静,刘燕那颗狂跳的心也慢慢平复下来。她知道,对于眼前这个男人而言,这笔钱从来不是终点,而仅仅是另一场更宏大战争的起点。
“明白。”她点头,关上电脑,心中已是一片清明。
……
第二天上午九点。
酒店的会议室内,一场最高规格的全球视频会议准时召开。
屏幕上,分成了四个窗口。主窗口是身在纽约的秦奋和刘燕,另外三个窗口,则分别是身在德国斯图加特、日本名古屋和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三个秘密研发团队的负责人。
德国的负责人,是严谨刻板的前西门子高级工程师施密特博士。
日本的负责人,是精于精密制造和工艺流程的田中健。
以色列的负责人,则是算法和软件领域的天才,科恩博士。
这三支团队,是秦奋在过去一年里,动用各种资源,耗费巨资在全球各地悄悄组建起来的,他们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代号“昆仑”的高端工业母机项目。
此前,由于资金限制,项目虽然在推进,但各个子系统的研发都束手束脚,许多需要高昂费用的测试和设备采购,都被迫延期或者选择替代方案。
会议开始,秦奋没有丝毫寒暄,直入主题。
“先生们,早上好,或者晚上好。”他的声音通过加密线路,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我想,你们应该都已经知道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消息了。”
屏幕上的三人都微笑着点头,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喜悦和期待。
“所以,我今天召集各位,主要是为了宣布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