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奋的话音在巨大的椭圆形会议室里落下,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众人紧绷的神经上。
“特区?”
“一个只为科技攻关服务的特区?”
“调动全国之力?”
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出现场所有人想象的庞大构想。会议室里陷入了比之前更加深沉的寂静,但这一次,寂静中充满了惊涛骇浪般的思绪碰撞。
没有人立刻表态。这个请求的分量太重,重到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轻易开口。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具体项目的范畴,直接触及了国家顶层的资源调配和管理体制。
看着众人脸上的震惊和迟疑,秦奋知道,光有口号和决心是不够的。他必须给出一条清晰可见的,具备极强操作性的路径。
他没有再多说,而是转身对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说道:“你好,能帮我把带来的图纸拿进来吗?”
工作人员看向主位,在得到长者一个微不可察的颔首后,快步离去。片刻之后,他抱着一个长长的图纸筒走了进来。
秦奋接过图纸筒,走到巨大的会议桌中央,在所有人注视下,将一卷大幅的地图在红木桌面上缓缓展开。
那是一张精细的华国地图。
他没有请求资金,没有请求设备,而是直接摊开了一张地图。这个举动再次让所有人感到了意外。
“各位领导,我请求的‘特区’,不是一个概念,我有一个初步的设想。”秦奋的手指落在了地图上沪市周边的区域,在那片区域上,他用红色的记号笔,轻轻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内,拥有华国最顶尖的几所理工科大学,拥有我们最大的港口,拥有最完善的重工业和精密加工配套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红星集团的大本营,我们在这里有最深厚的基础。”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就像一个正在沙盘上推演战局的将军。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在外人看来或许是狂妄的请求,是因为我比任何人都清楚,EUV光刻机的研发,和我们过去所做的任何一个大工程都完全不同。”
他的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扫过全场。
“两弹一星,我们是在一个封闭环境下,解决几个核心的物理和工程难题。长城工程,我们是在一个相对清晰的技术路径上,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工程追赶。但光刻机,它不是一个单一设备,它是一个由光学、精密机械、材料学、化学、软件工程等上百个尖端领域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的复杂性在于,任何一个环节的落后,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十万个零件,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都做到了世界第一,只有一个跟不上,最后出来的就是一堆废铁。”
“按照我们常规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一个项目立项,需要层层审批;需要一笔资金,要跨部门协调;需要调用一家兄弟单位的设备,要走漫长的公文流程。一个简单的跨部门会议,可能就要协调半个月。各位领导,这些流程在平时是必要的,它保证了稳定和秩序。但在这场以年为单位,甚至以月为单位进行冲刺的战争里,这种流程带来的时间成本,是致命的!”
秦奋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对手不会给我们时间。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技术壁垒,而是时间。所以,我请求成立特区,本质上就是要用一种极致的‘效率’,去换取我们最宝贵的‘时间’!”
“在这个特区里,红星集团作为项目总负责方。我们需要一个人才,可以直接向相关大学下‘征调令’;我们需要一种特种材料,可以直接向相关钢厂下‘生产任务书’;我们需要一套进口的检测设备,可以直接走最快的清关通道。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流程,都围绕着攻克光刻机这唯一的目标服务。在这里,没有部门壁垒,没有行政内耗,只有一个声音,一个目标。”
“这,才是我们用十年追赶三十年的唯一方法!”
秦奋的话讲完,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他描绘的这幅图景,极具冲击力。用一个拥有最高权限的“战时指挥部”,去打一场科技领域的“闪电战”,这个思路,让在座的许多人都眼前一亮。
然而,巨大的机遇背后,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我反对。”
一个冷静而严肃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他是国家发改委的一位核心专家,主管国家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
“秦奋同志的决心和战略眼光,我个人非常钦佩。但是,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看,这个方案的风险实在太高了。”
老者的目光转向主位的领导,沉声说道:“这个‘特区’,фактически等于将一个领域的国家最高指挥权,下放给了一家企业。我们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最宝贵的资源,毫无保留地集中到这一个点上。这是一种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豪赌。”
“一旦成功,固然是天大的功劳。可万一失败了呢?光刻机的难度,秦奋同志自己也说了,是史无前例的。如果十年后,红星集团没有拿出我们想要的东西,那么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数百亿、上千亿的资金,更是整整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以及一代科研人才的黄金十年!这个代价,我们是否承受得起?”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有些热起来的气氛上。
他说的是事实,是任何一个决策者都必须冷静面对的残酷可能性。
一时间,所有支持和疑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秦奋身上。
面对这几乎无法反驳的质询,秦奋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反对。
他迎着老者的目光,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硬。
“您说得对,风险确实存在。但我认为,风险的根源,不在于集中,而在于分散和内耗!”
“过去几十年,我们在芯片领域的投入还少吗?各个部委,各个地方,大大小小的项目上马了几百个,资金撒出去几千亿,结果呢?除了养活了一大批骗取经费的所谓专家,我们得到了什么核心技术?把资源撒成胡椒面,看起来每个篮子里都放了几个鸡蛋,很安全,但结果可能是没有一个能孵出小鸡!这才是最大的风险,是已经发生过的,血淋淋的风险!”
这番话毫不客气,甚至有些尖锐,让在场的几位部门领导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秦奋没有停下,他知道此刻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