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大蜜蜜的圈套,作为《小丑》导演的陈浪,愿赌服输行使自己的特权。
只是大蜜蜜本就不多的戏份,台词方面又惨遭史诗级删减,虽在亚瑟态度转变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实际上也就充当个工具人的角色。
台词少的可怜,不意味着没有发挥的空间,正所谓角色无大小,
大蜜蜜的出场,主要集中在亚瑟对“正常情感联结”的渴望与幻想中。
电梯里的短暂互动、家门口的问候,以及亚瑟想象中两人的亲密相处,这些戏份都在侧面展现亚瑟孤独、缺爱的内心世界。
而后期“幻想破灭”的情节,更是直接加剧了亚瑟对现实的绝望,单身母亲的杀青下线,助推其彻底走向“小丑”的关键转折。
在陈浪看来是工具人,可熟读剧本的大蜜蜜,却坚信是催化剂,单亲母亲的戏份虽少得可怜,却无比值得期待。
无形脑补最为致命,陈浪就喜欢大蜜蜜这种自圆其说的感动。
干巴巴的待着好无聊,放首陈浪的《thatgirl》助助兴,戴着耳机的娜札碎碎念:“难道老板真江郎才尽?都好久好久都没出新专辑喽!”
娜札不知道的是,陈浪已经为《小丑》这部电影,创作了一首同名歌曲《Joker》。
部分歌词callJoker,patyfacewiththera.
theworld’saedy,andI’thepuneaga.
……
urray’slightsbld,yhandsstarttoshake.
heholdsupypalikeacheapbirthdaycake.
……
翻译过来就是就叫我小丑吧,让雨水涂满我的脸。
这世界本是出喜剧,我却又成了笑料焦点。
……
默里的灯光刺得我睁不开眼,双手止不住发颤,被举起的痛苦,像块廉价的生日蛋糕般调侃。
……
至于陈浪创作《Joker》的灵感,完全贴近电影剧情,配上压抑低沉,以及爆发的旋律,可以说电影就是歌曲,歌曲就是电影。
这种叙事类型的歌曲,其实是很常见的,至于能不能火,一看创作者的名气,二看作品的质量,三看一些运气成分。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就是电影《小丑》的源泉,也是歌曲《Joker》的内核。
跟娜札无聊听歌的,还有无聊的姜闻,毕竟自己饰演的探员,说到底也没多少戏份。
可姜闻是个闲不住的主,看见片场有条不紊指挥的陈浪,心理跟长了爪似的。
侧过脑袋发现姜闻憨笑的陈浪,立马就猜出这个老小子想干什么。
姜闻:“我想~”
陈浪:“不,你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