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4章 热汤都烫不住那张死嘴(1/2)

杨玉贞的这“豪华版”板面端了上来。

荷包蛋嫩、炸大排香、兰花干吸满汤汁,鸡肝紧实,再配上青菜和微微发黄色的筋道的板面。

看着就色香味俱全。

栗子女看到面,终于放下清高,一头扎进面碗里。

李然然也纠结的看了丈夫一眼,自己小口一小口的开吃。

杨玉贞根本吃不了一大碗,所以面一到手,就让施建军挑了一半面出去。

施建军就是普通的青菜面,杨玉贞也帮他加了半只八珍鸡,死老灯都能吃,她徒弟更应该吃。

八珍鸡是一道融合“八珍”食材与鸡肉鲜香的经典菜肴,核心是用多种滋补食材与鸡肉同炖,让鸡肉吸满食材的复合香味,既美味又兼具营养,常见于中式宴席或家常滋补餐中,有好多好多种不同的配比,基本上是全国各地有各地的八珍。

杨玉贞尝了口八珍鸡肝,入口满是醇厚的香味。

她放下筷子,心里却犯了嘀咕。

这八珍鸡是好东西,不管是家常滋补的药膳版,还是鲜爽的菌菇版,味道都挑不出错,可要是想在饭店里推出这道菜,鸡的来源就是个大难题。

1978年的市场上,鸡肉紧俏得很,还得凭肉票供应,要是饭店天天要货,未必能稳定拿到货。

“不如自己弄个养鸡场?”杨玉贞突然眼前一亮。

罗砚洲那边的小院空着不少地方,圈块地搭个鸡棚太容易了,不用养太多,先满足饭店和早点铺的自用需求就行。

而且养鸡还能增加工作岗位,让跟着她干的退伍兵多份营生,一举两得。

她想起之前听人说的养殖门道:五十到一百只鸡,普通人稍微上点心就能养好,风险小;可要是到了一百到二百只,疾病传播的风险就会翻倍;二百只以上,就必须得有专业人员盯着才行。

这么算下来,起步阶段养五十只最合适,先够大家自己吃,积累点经验,再慢慢往多了扩,边养边学,稳扎稳打才好。

想到这儿,杨玉贞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写着:“罗:圈地建鸡棚,初期养殖50只;腾:冷库外围划区域,同步养鸡……”

她打算回去就给清水市那边打电话,让他们也跟着筹备,既然要做,就得把摊子铺得扎实些。

毕竟肉票制度还没取消,她记得清楚,要到1989年全国基本取消肉票,北京都要等到九几年,当然后期管束就会松很多,但至少几年内,鸡肉还得凭票买。

自己养鸡,不光能绕开肉票的限制,还能让早点铺、饭店的食材更自主。

而且养鸡不光能解决鸡肉问题,鸡蛋更是个大惊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