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太太向伯夫人说着自己的看法:“大嫂,诚王这个时候反了,我觉得侄女的婚事还是改期吧。”
“不必。”
“出了这样的大事,朝臣必定忙得脚不沾地,说不定有些宾客根本没时间来。”
“成亲是在傍晚,上门吃顿饭的时间总是有的,万一有人确实来不了,他的家眷总会来。”
“就算如此,宾客肯定围绕诚王造反谈论,谁还会关注婚事。”
“自家人关注就可以了。况且成亲的日子是早就定好的,也已经做足准备,若在这个时候改期,倒显得成了因诚王造反,咱们避着似的,没有这样的道理。”
五太太一想,若是改期让皇上误会,岂不是更不好,只怪诚王反得不时候,于是赶紧道:“大嫂言之有理。”
姚府。
碧香借诚王造反这件事,劝慕容晴回大昭。
慕容晴完全不为所动,“诚王造反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回去?”
“造反就会生乱,还是回去更稳妥。”
“别处如何我不知道,但这京中有乱象吗?你看外面那些人,该干嘛干嘛,一点没受影响。”
碧香无法反驳,只得暂且作罢。
京中百姓确实未受影响,一是诚王还未打到京城来,二是就算诚王打入京城,总不至于如外族入侵那般烧杀抢掠,因此百姓并不惶恐。
为了能及时商量讨论,赵承阳三人决定到许府暂住,安叔留在小宅院。
华灯已上,赵承泽等人都在客院围着沙盘推演,得知三老爷回府,玉珠和赵承泽立即去了三房。
三老爷没卖关子,直接将急报内容告知。
玉珠听完之后道:“诚王是真的要反啊,南边恐怕也有和他勾结的。”
赵承泽问:“诚王的三万兵马是私兵还是策反的卫兵?”
“目前未知。”
“朝庭如何应对?”
“南边有十万兵马,不可能全部被诚王策反。朝庭传令南边各卫听宋飞将军调遣,宋将军为帅,三日后率前翼后翼两卫前去平叛。”
“我欲上朝旁听,明日随姑父进宫向皇上陈情。”
“行。”
……
次日一大早,赵承泽随三老爷进宫,在上朝之前向皇上陈情。皇上不仅同意,还提出若有时间可以去兵部学习,赵承泽立即应下。朝臣见赵承泽前来,还以为大昭有异动,得知赵承泽是来听消息的,松了口气的同时开始考虑大昭异动的可能。
今日早朝,朝臣又针对会出现的各种可能商议了一番。
散朝后,三老爷去了国子监,除了自己写檄文,还发动学子写,将诚王的檄文给学子们传阅,让学子们自己选择,可单独写也可组队写。一时之间,国子监的气氛空前高涨。
赵承泽去了外城司衙门,召集四名百卫长,让四人推举一人暂代主事之职。四人心知若大昭再挑战事,赵承泽必会返回庆州府。若暂代之人能获其认可,其在离开之前向皇上举荐,皇上极有可能会同意,如此也能避免另有不情不愿或不着调的人来任主事。四人商议一番,一致举荐罗京暂代主事之职。
之后,赵承泽带着青杉去了兵部。玉珠几人不好跟去,毕竟赵承泽是以学习的名义去的,若带上一群人,还让人以为是去耀武扬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