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0章 陈恒的 “战备值班” 申请(1/2)

【卷首语】

【画面:1966年1月15日,科研楼走廊的标语被风吹得拍打着墙面,\"砸烂旧秩序\"的黑体字阴影恰好投射在陈恒捧着的《科研秩序维护预案》第19页。铜制镇纸压住的页面边缘,有一道1.9毫米的折痕,与1962年核爆观测日志的折痕角度完全一致。阳光透过标语的破洞,在\"战备值班\"四个字上切割出37道光斑,其中第7道恰好照亮陈恒用铅笔补注的\"含加密设备迭代\"——字迹颜色比正文浅19%,需侧光45度才能看清。桌角1962年的搪瓷缸里,茶渍沉淀的形状与预案第19页的值班流程图重合度达98%。字幕浮现:当预案的空白处被1962年的笔迹填满,\"战备值班\"四个字成了技术生命最隐蔽的掩体。】

1966年1月的科研楼,晨雾中能看见西墙新贴的标语在风中翻动,浆糊未干的纸角上,\"破\"字的捺笔恰好盖住1962年技术成果展的铜牌边缘。陈恒的皮鞋踩过满地碎纸,在《科研秩序维护预案》的暗红色封皮上留下浅痕——这道痕迹与1962年他签署核爆值班令时,在文件袋上蹭出的划痕完全对称。

老工程师赵工抱着1962年的战备档案从值班室出来,档案袋上\"62-37\"的编号被雨水洇开,却仍能辨认出\"24小时值班\"的钢印。他经过陈恒办公室时,窗玻璃上\"打倒旧权威\"的标语正被风吹起一角,露出里面贴的《1962年核爆通信保障流程》,其中\"值班人员需掌握晶体管维护\"的条款,与陈恒此刻翻开的预案第19页形成斜角重叠。

我方技术员小李在走廊尽头的废纸篓里,捡到半张被撕毁的值班申请草稿,铅笔字\"参照1962年标准\"的笔迹被红墨水浸透,但仍能看清\"19人轮值\"的数字——这与1962年核爆期间的值班人数完全相同。他抬头时,正看见陈恒用1962年的铜制量角器压在预案上,量角器的37度刻度线,恰好框住\"特殊时期通信保障\"的条款。

革委会办公室的灯光下,某干事反复摩挲陈恒的申请文件,指尖在\"战备值班\"四个字上停留最久。文件附件里的值班人员名单,第19位的签名笔迹与1962年核爆值班表上的同名签名,在显微镜下呈现相同的运笔弧度。最终他在审批栏画圈时,笔尖停顿的位置,恰与陈恒在预案第19页的批注处于同一水平线。

一、预案的空白处:被激活的1962年痕迹

《科研秩序维护预案》第19页的右侧留白,比其他页面宽1.9厘米——这是1965年印刷时特意为\"补充条款\"预留的空间。陈恒的铅笔尖在空白处悬停时,阴影覆盖了1962年《战备条例》第37页的同款留白,两页纸的纤维在紫外线灯下呈现相同的荧光反应。

赵工发现,预案第19页\"值班设备清单\"的表格下方,有一行被橡皮擦掉的字迹,显影后是\"含1962年型加密机\",擦痕的深度0.37微米,与陈恒常用的2b铅笔硬度完全匹配。我方技术员小张整理的1966年1月办公用品领用记录显示,陈恒当月领取的铅笔芯直径1.9毫米,与1962年核爆值班期间领用的规格一致。

科研楼档案室的日志记载,1月10日有\"穿深蓝色工装者\"借阅1962年《科研值班制度汇编》,借阅单上的钢笔字迹倾斜7度——这是陈恒握笔的典型角度。汇编第37页\"值班人员资质\"条款旁,有一道与预案第19页完全吻合的折痕,折痕处的纸张磨损度显示,该页被翻阅过19次。

最隐蔽的关联在装订线处:预案第19页的针脚间距3.7毫米,与1962年《核爆通信预案》的装订标准完全相同。当两本预案并排放在阳光下,针脚形成的虚线在第7页交汇,交汇点恰好落在\"设备维护\"条款的首字上——这是陈恒当年亲手拟定的条款。

二、批注的技术密码:19与37的隐性逻辑

陈恒在预案第19页空白处写下的\"战备值班需含加密设备维护\",每个字的高度严格控制在3.7毫米,与正文仿宋字体的字号误差≤0.1毫米。放大镜下可见,\"维护\"二字的收笔处有19微米的停顿痕迹,与1962年他在《晶体管测试记录》上的笔迹特征完全一致。

赵工对比1962年与1966年的值班申请发现,两份文件的\"紧急联系人\"一栏,均留了19个字符的空白——1962年填的是核爆观测站电话,1966年则是四川深山协作厂的暗语地址。我方技术员小李的光谱分析显示,陈恒批注用的铅笔,石墨成分与1962年核爆值班记录所用铅笔完全相同,含37%的黏土添加剂。

1月15日深夜,陈恒用红铅笔在批注旁补画的设备简图,与1962年《加密机维护手册》第19页的插图成80%缩放比例。简图中晶体管的排列角度37度,恰好是1962年测试确定的最佳抗干扰角度。当这页纸被紫外线照射时,简图边缘浮现出1962年的荧光墨水标记——是当年设备验收时的合格章残迹。

革委会干事后来回忆,当时曾注意到申请附件的值班表上,19个名字的笔画总数恰好是370画,与预案第19页的条款字数完全相同。但他没发现,表中第7个人名的偏旁,恰好能拼出\"67式\"的代号——这是陈恒用1962年密码学课上的拆字法设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