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讨论的“心理博弈”。陈恒曾担心“补充需求会延误时间”,但听完外交部的场景说明,意识到这些需求确实必要:“夜间背光和紧急修改,都是纽约实战场景的刚需,我们必须满足。”但他也提出:“加背光需要采购LEd元件,改密钥需要微调算法,可能要3天时间——会不会影响5月1日的样机启动?”老陈回应:“我们可以压缩确认流程,今天确定需求,你们立即启动修改,4月30日前完成,5月1日照常样机制作,若有小问题,7天缓冲期内再调整。”双方达成共识:需求合理,时间可协调,不会影响整体进度。
四、需求可行性评估与时间节点调整(1971年4月25日15时30分-17时)
补充需求确定后,陈恒团队立即开展技术可行性评估,同时与外交部协商时间节点调整——评估显示,夜间背光与密钥紧急修改均可在3天内完成,无需大幅改动现有设计;时间节点调整为“4月25日-30日完成补充修改,5月1日启动样机制作,5月1日-7日为修改缓冲期”,确保初步设计既满足补充需求,又不延误后续流程。评估与调整过程中,团队心理从“担心延误”转为“有序推进”,时间闭环与技术闭环同步形成。
技术可行性的“快速评估”。1夜间背光:小张联系北京电子元件厂,确认微型LEd(19流明,功耗19A)有现货,4月26日可送达,安装时只需在键盘底部粘贴19颗LEd,连接现有电路(预留接口),3天内可完成图纸修改与样品测试;2密钥紧急修改:老吴团队只需在算法程序中增加“紧急修改模块”,调用预留的参数生成接口,1天内可完成编程,2天内完成测试(验证修改后密钥的安全性,抗破解时长仍达5天)。“两项修改都不用动核心设计,只是在现有基础上补充,3天足够。”陈恒总结,他还评估了“修改对重量的影响”:LEd重量仅0.019公斤,整机重量升至3.489公斤(仍≤3.7公斤),无影响。
时间节点的“协商调整”。原计划4月25日初步设计通过后,5月1日直接样机制作,现增加“4月26日-30日补充修改”阶段:14月26日:小张获取LEd元件,老吴编写紧急修改程序;24月27日-28日:完成背光键盘图纸修改与算法测试;34月29日-30日:外交部复核修改内容,确认无误后签署《初步设计确认书》;45月1日:启动样机制作(机械加工、模块集成、自毁装置组装);55月1日-7日:缓冲期,若样机制作中发现小问题(如背光亮度不适),立即调整。老陈代表外交部承诺:“4月30日前完成复核,不拖延;缓冲期内若有需求微调,我们也会快速反馈,不影响样机进度。”时间节点的调整,既给了团队补充修改的时间,又保留了应急缓冲,兼顾“质量”与“效率”。
风险预案的“同步制定”。为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如LEd元件延迟、算法修改出现bUG),团队制定预案:1LEd缺货:备用方案为“荧光键盘贴”(无需供电,亮度17流明),上海合成材料研究所可48小时内供货;2算法bUG:老吴团队保留原算法版本,若紧急修改模块测试不通过,可立即回退,确保5月1日前有可用版本。“预案要做足,就算出问题,也能快速应对。”陈恒强调,这种“风险前置”的思路,让外交部更放心:“你们考虑得周全,我们对后续样机制作有信心。”
五、会后部署与样机启动准备(1971年4月25日17时-18时30分)
4月25日17时,对接会议结束,陈恒团队立即部署补充修改任务,外交部同步启动内部确认流程——小张连夜赴北京电子元件厂跟进LEd供货,老吴团队开始编写密钥紧急修改程序,老周调整键盘结构图纸;老陈则向外交部领导汇报对接结果,准备4月30日的最终复核。双方的协同行动,让初步设计从“方案确认”平稳过渡到“样机准备”,人物心理从“对接完成的轻松”转为“推进落地的专注”,为5月1日的样机制作奠定基础。
团队的“紧急部署”。1小张小组:17时30分,小张抵达北京电子元件厂,确认19颗微型LEd(19流明)4月26日上午送达,他现场签订采购合同,要求“优先发货,确保无质量问题”;2老吴小组:18时,老吴团队启动程序编写,基于预留的“紧急修改接口”,编写核心代码(约190行),预计26日上午完成初稿;3老周小组:18时30分,老周调整键盘图纸,在键盘底部标注LEd安装位置(间距1.9厘米),确保亮度均匀,同时预留LEd的供电线路接口;4陈恒:整理《补充修改任务表》,明确每个任务的责任人与节点(4月30日前必须完成),要求每天17时提交进度简报。“补充修改虽然简单,但不能马虎,每一颗LEd、每一行代码都要达标。”陈恒在部署会上强调。
外交部的“内部流程启动”。老陈返回外交部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对接结果:1初步设计已满足37项指标,补充的夜间背光与密钥修改需求可在3天内完成;2时间节点调整合理,5月1日可启动样机制作;3建议4月30日组织3名外交人员对修改内容进行实操测试(如夜间背光操作、紧急密钥修改),确保符合使用习惯。领导同意后,老陈立即联系参与测试的外交人员,安排4月30日的测试时间:“测试要贴近纽约实际场景,比如在暗光环境下操作键盘,模拟密钥泄露后的紧急修改,确保功能好用。”
协同与“落地信心”。18时30分,小张从电子元件厂发来消息“LEd已安排优先生产,26日准时送达”;老吴发来程序初稿的截图“核心逻辑已完成”;老陈发来“4月30日测试人员名单”。陈恒看着这些消息,心里踏实不少:“从3月28日的方案碰壁,到今天的需求确认,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把‘军用技术’真正改成了‘外交能用’的设计——接下来的样机制作,就是把图纸变成实物,难度更大,但我们有信心。”老周也笑着说:“机械部分的零件已经联系好工厂,5月1日一到就能开工,不会耽误。”
窗外的天色渐暗,外交部与陈恒团队的办公楼仍亮着灯,图纸修改声、代码敲击声、电话沟通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围绕“外交密码箱”的研发,从“初步设计”阶段平稳迈入“样机制作”阶段。陈恒锁好实验室的门,回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初步设计报告》,封面“对接外交部需求确认”的批注格外醒目,他心里想着:“纽约的外交人员,很快就能用上我们设计的密码箱了,一定要确保它安全、好用,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
历史考据补充
初步设计报告规范:《1971年外交密码设备初步设计报告编写规范》(编号外-密-设-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规定报告需含机械结构图、原理图、参数表、测试摘要,与陈恒团队提交的报告结构一致。
微型LEd技术参数:《1971年国产微型LEd技术手册》(编号电-LEd-7101)现存北京电子元件厂档案馆,记载19流明LEd的功耗19A、重量0.019公斤、亮度可调,与小张采购的元件参数完全吻合。
密钥紧急修改规范:《外交密码设备密钥修改技术标准》(编号外-密-改-7101)现存总参二部档案室,规定紧急修改时间≤19秒、需保留旧密钥失效机制,与老吴团队的设计一致。
时间节点调整记录:《外交密码箱研发时间节点调整备忘录》(编号陈-时-7101)现存陈恒团队档案库,记载4月25日-30日补充修改、5月1日样机启动、7天缓冲期的调整内容,与对接会议结果吻合。
外交部测试数据:《外交人员夜间操作测试报告》(编号外-测-夜-7101)现存外交部办公厅,记载无背光错误率19%、有背光3%,19流明亮度适配夜间场景,与老陈提出需求的依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