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努力种地的时候,建奴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努力种地两年后,成功饿死了几十万奴隶,饥荒得到缓解。
建奴向东掠夺朝鲜的粮食,向西抢夺蒙古人的牲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原本已经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皇太极他们征召了国内所有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参军,用来补充损失的兵力,又去抓捕野人女真做死兵,抓蒙古人和朝鲜人,变成蒙古八旗和朝鲜八旗。
不止朱由检能想到要利用朝鲜人,作为资深奴隶制政权的建奴,自然也不会忽视这点。
只是相比于财大气粗的大明,他们就有些抠门了。朝鲜八旗位还在汉八旗之下,别说火器甲胄了,刀剑都做不到人手一把,真就是纯耗材。
至于蒙古人,原本皇太极是用联姻手段拉拢蒙古人,恩威并施,算是从属或者合作伙伴的关系,但在科尔沁等部战时翻脸以后,双方的关系就已经破裂了。
建奴是被大明锤得满头包,但喘口气,照样能够只手吊打蒙古人,这是高组织度对低组织度的单方面蹂躏。
再后来,被打服的蒙古部落就彻底沦为二等人了,科尔沁的奥巴汗被处死,皇太极心狠手辣,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有放过,除却固伦永安长公主没有处死以外,科尔沁的上层贵族被他屠得干干净净,他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把科尔沁吞并掉了。
他当大汗的时候,天天强调要分配公平,每个旗劫掠所得都要上交,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再分配,现在不当大汗了,却带头破坏规矩。
四大贝勒貌合神离,各过各的;四小贝勒少了个多尔衮,为了保持所谓的八王议政制度,努尔哈赤十六子之中的老幺费扬果被推了出来,成为了议政王之一。
费扬果现在还不满十四岁,也不掌握任何势力,让他当议政王,真的是演都不演了。
原本的八王议政又叫八旗议政,是要八旗各自的旗主共议国事,保持行政权和军权的一致性,是很好的解决分歧、化解矛盾的手段,但是现在的八王和旗主已经错位了,其实早在皇太极当政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破坏掉了。
如今皇太极依旧把持正白以及两黄旗,掌握建奴近半的军力,只是暂时丢失了号令其他人的大义,但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他依旧是八旗势力内话语权最高的。
而天赐汗阿济格自掌镶白旗,又得到了镶红旗主硕托的投效,但是这两个旗都是被打残了的,人数加起来还没有别人一个旗多,勉强算是成为了“王下七武海”第一,四大贝勒之外的第五股势力。
不过局势在今日再次迎来了洗牌,在努尔哈赤时期,兵力一度成为大汗之下第一人的镶蓝旗主阿敏,迎来了自己的终局。
他在朝鲜王京淫乐的时候,他的弟弟忙着在朝鲜北部传统防区收拢朝鲜军队残余势力,忙着拉拢阿敏的部下,挖他的墙角。
阿敏能够混到这一步,本就不是泛泛之辈,他其实算是后金政权的原始股东,参与女真各部统一战争,每战身先士卒,功勋卓著。
并且阿敏的势力继承自他爹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是后金开国过程中与努尔哈赤并列的核心人物,曾被称为“二都督”,拥有自己独立的部众、领地和军事力量,是建州女真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可以说,阿敏的镶蓝旗跟其他各旗本来就不是一伙人,基于这些因素,阿敏的镶蓝旗手下对他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
即便他们被皇太极屡次针对打压,部众被巧取豪夺,生存空间被挤压,即便阿敏军事上不断受挫,死伤惨重,他的镶蓝旗都没有背弃他。
皇太极也只能通过拉拢济尔哈朗,从内部分化镶蓝旗,毕竟济尔哈朗同样拥有镶蓝旗的继承权,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济尔哈朗也不敢公然跳反,阿敏的命令他还是要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