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2/2)

她不是遇事就慌的性子,恰恰相反,越是在时间局促的情状之下,她越是能持守平静如水,前世九年考试的磨砺可不是白磨砺的。

律义十五题,十道是出自大邺刑统,五道出自新律,这些要记要背的,相当于送分题,温廷安写得十分流畅,不消一刻钟便大功告成,继而转战律策部分。

第一道论题是《王者不治夷狄》,出自《春秋公羊传》,温廷安静静看了一眼,薄唇轻轻勾了勾,这《王者不治夷狄》她可太熟稔了,前世常背常新,其论题是,不能依照中原文明来治理蛮荒之地。

这个论题所指涉的国是非常明显,便是大邺与大金两国之间的和平往来,核心意旨是治国之法与外交之法,温廷安前世在体制内待了七年,心中颇有建树,写起这些自当是得心应手,但吃老本显然不行,她还得结合大邺与大金的基本国情。

元祐十六州收复未遂,一直是先帝心中的一根刺,金人野心昭彰,数回犯禁,恩祐帝登基那年改年号为绍圣,意要承其父志,去岁金人再度犯禁,庞家败北,温家成为议和使臣,元祐议和案由此始焉。

那么问题来了,外交方面,必将分出两种立场,一种是主和派,一种是主战派,若是说主和,眼下金谍都潜入洛阳,在天子脚下蹦跶,说明金人有恃无恐,没将天子放入眼底,主和只会显得大邺人怯懦,但若说主战,军饷、粮草、开支用度都要有所考量,最遭殃的还是元祐城的百姓,禁军真要打仗,殃及的百姓若是流离失所了,又当如何安置?还考虑领兵打仗之论、打仗的气候天时。

温廷安既不主战,也不主和,究竟主和还是主战,根本不是她一介儒生可妄作评议的,她决定从绍圣、天昭数年以来的帝治与元祐议和对大邺经济、民生带来的影响为破题,又讲若是两国交好,该如何治理白山黑水里的牧民。

下一篇律策考得是韵文,比起上一篇,这一篇太简单了,论题是《礼以养人为本》,大白话是,礼数应当以教育人为根本。这一篇作文可援引的论据非常多,温廷安不需要太过细细斟酌,挥笔一就,文章很快飒然写毕。

律义与律策耗了近两个时辰,还剩下两个时辰写律论。

温廷安先果腹,午膳是两只薄皮莲花耐糕、一叠蟹羹胜肉、半碗撒了淡盐的柳叶韭热汤,是从陈嬷嬷昨夜从熙春楼提前买好的,今晨炉子里一熨,盛在褡裢暖袋,再让她揣入考篮里,这些食物不易冷,温廷安吃得时候,耐糕与胜肉温度都刚好,柳叶韭稍微有些凉,但香气格外的浓。

她喝了小半碗,开始搦墨写判状时,便听到周遭响起一些动响,似是吞口水的声音,接着传来一阵喁喁私语,少时,她的小门被敲了一下,又是周廉。

周廉沉着一张脸,说:“有生员说你的午膳影响正常秩序,考篮暂且没收。”

温廷安纳罕了,左邻右舍有人吃蒜瓣鳜鱼,有人吃糖醋氽煮羊,有人吃槐叶松鸡饼,纵然她的韭味浓,等闲也赶不上鱼腥羊膻鸡寒,她未嫌他们气味郁,他们却来倒打一耙?

温廷安敛眸,怕不是气味的问题,而是有心人怀疑她造弊,把东西藏在考篮里,遂命寺正突击检查罢?

温廷安不恼,爽利地将考篮递出去,门一阖,接着全神贯注地投入至律论的案子里。

九桩案子,六桩案子关涉大邺刑统,另外三桩关涉新律,涉及的律法有人伦门、人品门、惩恶门,温廷安是将大邺刑统摸得滚瓜烂熟的,前六桩案子自然写得左右逢源。

不知是出乎巧合,还是意外,后三道案子里,竟然有一桩案子与她之前看过的《百道判》上很相熟,另外一桩案子,她也在合门当抄手时看到过,当时她留了心眼,也做过切磋,写起判状并不算难。

九份判状,近三万余字,若是寻常生员来写,可能字迹会越写越潦草,但温廷安练了好一阵子的瘦金体,腕劲温实不少,且用温廷舜教授的笔法写字,竟是一点都未觉得腕骨泛酸,待写完判状最后一个字时,她并未有虚脱之感。这时候,温廷安才想起,这几日这厢教授她习学瘦金体,她竟是未言一声谢辞。

温廷安抻了抻腰肘,擡起头瞅了一眼天色,竟是不知不觉到了申正牌分,暮冬的天色总是来得格外快,她凝见桌案上的酥油烛火,烛泪堆叠,已然走至了尽处。

更漏迫尽,外头的夹雪淅雨慢慢止歇了去,温廷安起身交了卷子。升舍试与会试的程序不太一致,会试考毕需去学斋留宿,但升舍试并不用如此。

周廉来收温廷安的卷子,见着所有卷面皆是满满当当洋洋洒洒,眉心一动,重新打量了她一眼,眸底充溢着探究与考量,似是有些怔然。

温廷安历经长达四个时辰的高强度考试,精神头有些疲乏,并未过深留意,朝他行了一个揖礼,取回了考篮。外头,王冕正打着伞候着自己,侍候着她坐回马车,温廷安本欲寻温廷舜言谢,但想着温廷舜这一会子估计也乏了,这些话还是待明日再说较好。

阆尚贡院坐落于西廊坊的开泰街,马车行至街衢尽处,穿过宣武门,直跃东廊坊,打着春蚕巷就能很快回至崇国公府。

温廷安穿过宣武门无数回,此处距离崇国公府都不算远,行至半途,她乍然发觉,门坊内外是异常的躁动,人声镬镬,氛围近乎沸反盈天,她原是阖眸浅憩,此刻忍不住一阵心悸,忙掮帘而去,发觉前头街衢上,人潮熙攘,如决堤的乌泱蚁xue,无数闹事的士子与披坚执锐的官兵搅打在了一处,有死有伤,湿黏的雨氛之中,渐而裹拥着一股子腥甜的血气。

温廷安瞳孔猝然怔缩,今日写题写魔怔了,差点忘了今日媵王归朝述职一事。

两个时辰前,媵王带着数千位元祐城的流民归城,成功挑起民愤,士子们闻讯后当即举街闹事,崇国公府首当其冲,春蚕巷里人头骈阗,场面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乱序之中,温廷安甚至听到有人怒吼温家是乱臣贼子。

王冕煞白着一张面孔,士子闹事的阵仗之大,远超预料之中,马车根本无法穿过巷子进入国公府,他对温廷安道:“少爷,这帮读书人大抵都听信了那惑众妖言,连温老太爷的名头都敢恣睢玷污,咱们不要往前去了,换个道儿走,就怕被他们卷进去,连命都保不住……”

熙攘人潮之中,几些士子见着了悬坠着温家幡识的马车,忙一股脑挣脱禁军的刀戟,直截了当直扑了过去。

温廷安心中颤了一颤,她想起了昨夜温善晋对她说过的话,这闹事的火,是烧向温家的,并且,有细作在暗中盯梢她,此行务必多加小心。

她哪怕提前知晓了剧情,但可能无法避免再次中箭的厄运。

她到底仍旧会畏惧。

在这危急关头,诸多变节如缠丝一般,绞紧在了心头,变数太多,迫得温廷安身子僵冷,今时今刻,国公府的人不能救她,温廷舜不会助她,阮渊陵也不会救她,唯一能依靠的人,唯一能相信的人,大抵只有自己

温廷安深呼吸了一口气,竟镇定了下来,当即吩咐王冕:“调转马辔,回阆尚贡院!”

凉薄月华初照,马蹄在湿泞碎乱的地面之上,溅起了一滩破碎的琉璃月色。

跟随在其后的数辆马车,也闻风而动,温廷凉与温廷猷一脸骇色,他们估计也未见过士子闹事这般大的事状,整个人都没反应过来。

待马车驶出约莫一仗之外,人潮之中的个中兵卒看了出逃的士子一眼,眸底掠过一抹阴鸷之色,见机行事,忙齐齐搭起了弓-弩,瞄准了那一辆马车。

刹那之间,只闻空气之中,掠过一阵触目惊心的破风之声,数枝□□朝着那一辆马车疾射而去!

温廷安听见了利箭穿透帘帷的裂帛之声,喉头一紧,后颈处渗出了一阵黏腻的薄汗,适逢马车行至金水桥,她正欲喊王冕一起翻出马车,倏然之间,一道修直峻冷的黑色身影覆前,拎住了她的后腰,带着她越出马车,双双纵入了桥下的河畔。

温廷安被那人粗暴地揽在身前,她心中惕凛,摸出了藏在袖囊之中的细刃,但手腕教那人给牢牢握住,擡眸,却撞上了一双邃深的眸,在冰雪初融的黯色水涛之下,少年眸底澄澈黯沉,如黑曜石一般,纯粹无比,透着无法捉摸的威压。

温廷安腕间动作猛然一滞。

是温廷舜。

她看到了他身上弥漫着一股腥郁的血气,他竟是替她挨了一箭。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