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能再强大一些就好了,把她护在怀里,饶是太子也夺不走,任何人也夺不走。
——自那夜迩后,他竟是对她生出诸多不该有的妄念,这种妄念类似于某一种引信,在他的心间上野蛮生长,愈是要克制住,却是发觉这种妄念,在冥冥之中生长成了贪痴嗔。
-
日头打飞脚似的过去,很快到了放榜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温廷安本想睡个回笼觉,但哪怕闭着眼,都能听到院外喧嚣与杂沓的声响,各房都差下人去看榜去了,吕氏也不例外,她培养了这么年,望女成龙,十年寒窗苦读,成败皆在此一举。
濯绣院之中,各女眷俱是聚在一处,严阵以待,比考生本人还要焦灼。
温青松并各房的叔伯长辈,都已经在正堂里候着了,只等那唱报官来唱念。
二房的管事儿最先回来,说温三少爷考了第八十七名,这是情理之中,中规中矩,隶属于正常发挥。
但还是很给温家长脸的,温青松脸上有光,二房的夫人大喜,赏了管事几两碎银。
目下,就剩下长房里的大少爷与二少爷名次未晓,众人皆在翘首以待。
温廷安很在意温廷舜的名次,她知晓他一定会考得很好,但就怕太子会给他穿小鞋。
少时,她听到一阵马蹄声碎,有位报录官骑着红鬃烈马入府而来,身披彩绸,呈上金粉帖子,唱念了一个贺词,说是贺喜温廷舜考中了第二。
——这可不是一甲的榜眼么?
整座崇国公府,刹那间上下俱是轰动一片,温青松红光满面,温廷舜被请出去,接过了那份名帖,且被众人簇拥着,那位唱念官也喜滋滋地留下用午膳,府内氛围极好,庶几如沸反盈天。
都报到了温廷舜,却仍未有温廷安的影子,濯绣院的女眷不由有些忧心忡忡,吕氏多少也开始坐卧难安,刘姨娘在旁一面给温画眉绣着衣裳,一面道,“考不上的话也不打紧,那句话怎的说来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
这话是有些道理在的,但搁放在此情此景当中,也就有些不大中听了。
吕氏不着痕迹地剜刘氏一眼,刘氏一噎,霎时收了声,闷头绣衣裳去了。
温廷凉大摇大摆踱入濯绣院,跟个神气的大爷似的,行至温廷安的拔步榻前,从她近前的瓜盆里撚出了一枚柿子糖吃,“长兄,你的名次应该在我之后,”咀嚼下去,轻轻喟叹了声,“同是天涯沦落人呐。”
温廷安波澜不惊,心里想,考不上也罢了,她甚至心存一丝侥幸,她考不上那么高的名次,应当也不会引起太子的瞩目了。
正思忖间,倏见崇国公府外一阵汹涌的马蹄声碎,三匹红鬃烈马齐驱并进,为首一人除了黄归衷还能是谁,其他两位也都是翰林院的学士。
黄归衷行至温青松近前,“恭贺贵家大少爷温廷安考中第一!”
第一,那不就是状元么?!
一时之间,举府岑寂如谜,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温青松有些不可置信,看向了慢慢饮茶的温善晋,“黄学士方才说了甚么?”
温善晋饮下清茶,笑着说:“说廷安是咱们的第一位状元郎。”
一语掀起千层浪,崇国公府跟炸了锅似的,人人喜色盈面,原本还在宽慰温廷安的温廷凉,听到这则消息,一下子就傻了眼,什么,状元?
温廷安居然考了第一?!
这,这怎么可能?!
最看好的温廷舜,考了第二,这温廷安,居然更胜一筹,考了头甲?!
怔神间,温廷安已经被一众亢奋又欣喜女眷紧紧簇拥,一径地拥了出去,这是登科状元郎,这一回,可真真给温家长脸了!
刘氏看到此景,手掌里的绣花针拿不稳了,不慎跌坠在了地面上。
枉她重活一世,终究是算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