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尸体,这对母子依然各执一词,谁都不肯退缩,林泳思没得办法,只得先将赵幼凝继续收监,让冯连福的舅父将孩子带回家去,不准其离开淮安,也就撂下不管了。
他还得忙着准备乡试,半个月的时间看着挺长的,但其实真开始准备了,才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
摆在眼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考场的选择。
淮安在前朝也就省会城市的地位,贡院是没有的,当时的乡试与会试,都要到直隶府去考。
现修一个贡院肯定是来不及的,考虑到第一次开恩科,前来赴考的学子数量肯定空前绝后地多,这场地还得足够大,不能丢人。
思来想去,林泳思把主意打到了早已废弃的府学上。
这里地方足够大,稍微修整一下,隔出单间来,就能直接做考场。
唯一的问题,是此地现下做了淮安卫的屯兵所,有不少兵甲和低级军官的家眷住在此地,现在必须立即腾退。
这是个很得罪人的活计,林泳思在与中山王报备得到允许后,曹令柯却有点打退堂鼓。他害怕坏人都他做了,在卫所的兵甲里留下不好的名声,然后功劳还全归了林泳思。
他多少是有些小私心作祟,因此三天过去,只有零星几个胆小怕事的兵甲悄悄搬走了,其余人等依然在观望。
林泳思坐不住了,如果腾退不及时,后续施工只会越拖越晚,到时候来不及了,坏了王爷的大事,他吃不了兜着走。
在很清楚曹令柯担不起担子后,林泳思选择不用他了,自己亲自监工。
他疏通了关系,专门在淮安卫下属的几个营里抠出了几十间住房,又专门拨了一笔资金,用于兵甲租房补贴,先到先得,晚了便自求多福,反正府学必须腾空。
府学里大几十个家庭,少说百号兵甲,一听这消息,哪里还坐得住,抢住房的抢住房,拿补贴的拿补贴,只恨自己动作太慢,没抢占先机。
到最后,有十几个什么便宜也没占到的,还想赖着不足,就被凶神恶煞的衙役们,直接连人带行李,抬着扔出府学大门。
想闹事?呵呵,区区十几号怂货,能闹成什么事?
至此,林泳思快刀斩乱麻,府学施工事宜有条不紊。
曹令柯见顶头上司这么快就把最难啃的骨头搞定了,又想贴上来,他在淮安五品的位置上也呆了许多年了,如果再不抓紧往上爬,等新科进士多起来,他的机会只会更少。
给他机会他自己不中用,就别怪林泳思晾着他了,他不是通判吗?正好,再过俩月就要到雨季了,淮水上游的河道已经年久失修了。
今年春汛雨水就较往年偏多,为了防止雨季决堤,现下正是修河堤的好时机,你便去干本职工作吧!
曹令柯这下傻眼了,修河堤可是个苦差事,以往可能还能捞些油水,银钱上落些好处,但今天中山王自己手头都不宽裕,拨给府署的钱就更少了,还能让他捞到什么好处?
他十分后悔,得罪点低级军官和小兵蛋子又如何,也好过被派去当苦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