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笑着点头:“拉姆婶,您说得对!不过,长夜先生说了,宇宙里的财富,不是让我们躺平享乐的,是让我们去创造更大的价值!我在‘天穹市’的时候,亲眼看到咱们大夏的工程队,建了一座能模拟地球重力的生态舱!那里面种的青稞,比咱们祁连山的还甜!”
“青稞还能种到天上去?”老巴桑瞪大了眼睛,“那俺得赶紧学学!俺的孙子才五岁,昨天跟我说,长大了要开飞船去木星!俺得给他攒点‘功勋权重’,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哈哈,巴桑爷爷,您放心!”卓玛调出一张全息星图,指着上面的小行星带,“咱们村已经众筹了一艘‘开拓者’级飞船,名字就叫‘祁连星号’!下个月,我带队,带大家去小行星带捡矿渣!谁想报名,赶紧去社区中心登记!”
“俺!俺报名!”老巴桑第一个举手,引来一阵哄笑。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没有散去,而是自发地来到社区中心外的空地上,围着一座小型的李长夜雕像,点燃了篝火。
他们唱起了传统的牧歌,但歌词已经改成了对星空的赞美和对李长夜的感恩。火光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希望。
在无数大夏人的故事中,李小雨的经历,是这场星际狂潮中最平凡、却又最动人的一页。她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女孩,出生在新京郊区的一个工薪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母亲在社区医院做护士。她的童年,充满了普通人对生活的期盼——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安稳的日子。
然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李小雨的家,位于新京郊区的“星光社区”。这个社区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住宅区,住满了像她父母这样的工薪阶层。但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星际创业孵化基地”。社区的每栋楼,都被改造成了智能化的“创业单元”,居民可以直接在家里,通过“神谕”网络,注册公司、申请飞船、甚至与“天穹市”的客户进行远程会议。
李小雨的房间,曾经贴满了偶像明星的海报,现在,墙上挂的是一张巨大的太阳系星图。
她用荧光笔,在星图上标记了十几颗她感兴趣的小行星,旁边还贴着一张李长夜的照片。
照片上,李长夜目光深邃,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小雨在照片下,用马克笔写了一行字:“长夜先生,带我去看星星吧!”
2026年3月的一个周末,李小雨坐在家里的全息投影桌前,与她的两个大学室友——张萌和王宁,进行一场远程会议。
三人都是新京大学的大三学生,主修环境科学。她们的目标,是成立一家名为“星绿科技”的公司,专注于在小行星上构建生态循环系统。
“小雨,你真的确定要选这颗小行星?”张萌指着全息屏幕上的一颗编号为“Y-392”的小行星,皱眉道,“这颗星的探测数据不完整,‘普罗米修斯’的报告说,它可能有不稳定的火山活动。风险太大了!”
“对啊!”王宁附和,“我们可以用手头的‘功勋权重’,去买一颗已经探明的c型小行星,起码稳赚不赔!干嘛非要去冒险?”
李小雨咬了咬嘴唇,目光坚定:“萌萌,宁宁,你们听我说。长夜先生在发布会上说了,‘宇宙从不仁慈,但它会回报真正的勇者’。如果我们只去捡现成的便宜,那我们跟那些‘宇宙拾荒者’有什么区别?我不想做矿工,我想做……真正的开拓者!”
她调出“Y-392”的光谱分析图,指着上面的数据:“你们看,这颗小行星的表面,有异常高的碳氧化合物含量。如果我的猜想没错,它可能有一层冻结的地下海洋!如果我们能开发出一种在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生态循环系统,就能把这颗小行星,改造成一个真正的‘绿洲’!到时候,我们不仅能赚大钱,还能为人类的星际移民,做出一份贡献!”
张萌和王宁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被小雨的热情点燃。
“好吧!”张萌一拍桌子,“干了!小雨,你这股劲儿,真的跟长夜先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就服你这股不服输的劲儿!”
“就是!”王宁笑着说,“我昨天还看了长夜先生的演讲视频,他说‘选择权在你们手中’,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小雨,你就是我们的‘小长夜’!”
“别这么说!”李小雨脸红了,摆手道,“我哪能跟长夜先生比!他可是……可是神一样的男人!你们知道吗?我高中的时候,家里连学费都快交不起了,是‘功勋体系’的助学金,帮我上了大学。现在,我只想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他是对的!我要让‘星绿科技’,成为他‘星辰开拓者’计划里,最耀眼的一颗星!”
三人达成一致,立即通过“神谕”网络,注册了“星绿科技”公司,并用她们攒了半年的“功勋权重”,买下了“Y-392”的百年开采权。接着,她们向“天穹市”的工程部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生态改造计划。
一个月后,“普罗米修斯”审核通过了她们的计划,并为她们分配了一艘小型的“开拓者”级飞船,以及一套基础的生态设备。小雨和她的团队,带着满腔的热血,登上了飞船,驶向了那颗充满未知的“Y-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