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先生说,这雕工是清末苏派的手法,市面上少见得很。”
赵国强点点头,这些象牙都来自空间里的象牙雕刻而成。
当年他将整片象墓中好的象牙收入空间,那些深埋地下的象牙被他在空间里细细雕琢,他偶尔兴之所至,便会雕上几件,两年下来,加上在黑市购买的老师傅的象牙雕,老师傅家中的存货,竟攒了上千件,有摆件、有首饰,还有文房四宝,每一件都透着时光的温润。
隔壁展柜里,犀牛角手镯泛着棕黑色的光泽,角纹里的“鱼子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这是空间里第三茬犀牛的角了。”
赵国强暗自说道:“割角时他细心的留下了根部,不影响犀牛角存活,以后还能再长。”
黄经理凑近看,手镯内侧刻着细密的云纹,是周老先生亲自鉴定的:“这犀角质地紧实,雕工是岭南派的,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
最里面的展柜里码着十支鹿茸,切片处泛着淡淡的血筋,是空间里的梅花鹿刚割下的。
“这鹿茸得按支拍。”黄经理指着价签,“周老先生说,三年生的马鹿茸最滋补,切片泡酒,是大补之物。”
预展的请柬发出去三天,来参观的藏家络绎不绝。
穿长衫的古董商对着象牙转心簪啧啧称奇,洋行大班用放大镜研究犀牛角的纹路,连拍卖行隔壁的装裱铺老板都踱过来,对着一支象牙笔洗叹道:“这般工巧,怕是只有宫里的匠人能做出来。”
李卫东也借着看房的空档溜过来,他虽不懂古董,却看得出那些象牙雕刻的不凡:“赵老板,这东西看着就值钱,首拍肯定能成!”
赵国强笑着递给他一只象牙小摆件,是只雕工简单的小兔子:“送你当念想,以后我还想继续买房买店铺,别忘了给我找位置好的。”
李卫东接过来,宝贝似的揣进怀里:“您放心,只要赵老板有吩咐,卫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暮色漫过维多利亚港时,六家饭店的庆功宴在九龙城店开席。
二十张桌子拼成长龙,桌上的菜肴摆得像山海:红烧野鹿肉堆成小山,白切秋沙鸭卧在青瓷盘里,小头鳖炖山珍的砂锅还在咕嘟冒泡,松茸炒腊肉的香气勾得人直咽口水。
林经理举着酒杯站起来:“这杯敬赵老板!没有您提供的的好食材,就没有咱们这六家店的红火!”
伙计们跟着起哄,酒杯碰撞的脆响混着笑闹声,把屋顶的灯笼都震得晃了晃。
赵国强笑着回敬:“是大家的手艺好,往后好好干,年底给你们发双份工钱!”
另一边,拍卖行的灯光依旧亮着。
周老先生正对着那支象牙转心簪做最后的鉴定,黄经理在旁记录:“簪长十五厘米,重二十八克,雕工评级甲等……”文书小吴敲着打字机,将拍品信息录入花名册中。
深夜的德辅道中,赵国强站在拍卖行门口,看月光落在“聚珍”二字的鎏金大字上。
黄经理走过来,递给他一份预展统计:“已有八十七位藏家登记参拍,其中三十位交了保证金,最多的一位订了五件象牙制品。”
赵国强点头,指尖划过catalog上的象牙摆件——那些从象墓里获得的象牙,在他的空间里沉睡了十几年,终于要在这香港的秋夜里,遇见懂得珍惜它们的人。
远处的码头传来汽笛长鸣,六家饭店的烟火气还在街巷里弥漫。
赵国强知道,这三家新店的开张只是开始,拍卖行的第一槌落下时,属于他的故事,才真正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