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孙暠叛乱不过是顺手之事,正愁找不到借口收拾东吴旧部呢!
这一战最让刘禅欣慰是陆逊终于出手了。
之前到建业第一件事,刘禅就是写信请陆逊出山,却没有回信,后来又请陆绩出面劝说。
本想着他还不肯出仕的话,就亲自去陆家相请,不料孙暠作乱,只好先出兵平叛。
陆逊这次主动谋划对付叛军,虽说是为保护吴郡和陆家产业,但也算表明了态度。
毕竟陆家在庐江被孙策屠杀之后,就一蹶不振,现在顾雍身居高位,朱桓掌兵濡须,陆家再不出力,很可能就要被排挤出四大家族之列。
陆康本是汉室忠臣,为守城慷慨身亡,陆逊尚能为孙权效力,现在回归朝廷又有何不可?
之前刘封一直抱怨他缺少个军师,这不现成的顶级谋士就来了吗?
正准备写信让刘封拜陆逊为参军,重用此人,刘封的信却先送到了。
刘禅看罢冷然一笑,取朱笔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便宜行事。
原来是因为江南学院之事,有儒生趁着叛乱聚众闹事,认为胡乱传授典籍有辱圣贤,在府衙门前聚众抗议。
如果刘封连这点事都摆不平,那也无法胜任治理江东的重任。
这些书生静坐,只是士族的一次小小试探而已。
打下东吴只是第一步,而且还是最简单的一步,就和孙权当初接管江东一样,看似一切安好,其实暗流涌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孙权上位,除了周瑜的辅佐,还有对世家豪族的妥协,到现在这个阶段,吴郡四姓为代表的子弟,基本已经在东吴各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掌权。
就东吴这巴掌大的地方,郡吏超过千数。
孙权为了得到这些显贵们支持,还实行授兵制,勋戚将领可以承袭固定数量的甲士,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基本都是地方武装。
但即便孙权如此退让,这些人打心底里还是看不起孙家的,孙权家族除了部分军权外,没有其他任何资源能与之相比。
这也是孙权晚年对世家大肆诛杀流放的主要原因:老子费力讨好了一生,养了一群白眼狼?
这一次刘禅到江东,通过与众人聚会交谈,发现一个江东士族与其他各地士族最大的不同:他们脱离中原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形态,不再像其他儒生一样,至少还对对朝廷有忠心,不乏像诸葛亮、姜维这样的爱国志士。
他们只愿以大江为天险割据自足,中原大乱时,享受在长江地区的安宁,等到朝廷常盛,马上派子弟出仕瓜分利益。
孙权出兵他们消极怠工,一旦遇险防守,无不尽力,所以东吴能打赢赤壁之战,却打不赢合肥之战。
刘禅现在举荐刘封,调于禁镇守江东,就是要打破这个格局,否则将来北进中原,一旦要出钱出粮,这些人一样会扯后腿。
不过说起来,孙权攻打合肥也有六次,但比起丞相六出祁山让后人痛惜,孙权却只留下笑柄。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