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章 若雪可知(2/2)

殿中顿时分为两派,争吵声几乎掀翻屋顶。我冷眼旁观,发现反对者多是江南士族,而支持者则多来自沿海或有实政经验的官员。

“肃静!”我一拍龙椅扶手,殿内霎时安静,“来人,抬进来!”

八名侍卫吃力地抬进一台盖着红布的庞大机器。当红布揭开时,满朝文武发出阵阵惊呼——那是沈墨最新改进的蒸汽机模型,精铜打造的部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此物名为'神机',可代牛马之力。”我示意工部官员现场演示。随着锅炉点燃,活塞开始有节奏地运动,带动飞轮嗡嗡旋转。

“若无格物之学,何来此物?”我环视众臣,“若无此物,我大夏战舰如何能与西洋争锋?诸位难道要等到佛郎机人的炮舰开进长江,才知变革之急?”

周延儒面色铁青,却无言以对。他身后那些江南士大夫盯着运转的机器,眼中既有惊诧,又有恐惧。

“陛下。”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突然出列,“老臣想问,这……这神机可能用于漕运?”

“当然。”我心中暗喜,这老狐狸果然最关心钱粮,“一台全尺寸神机可顶百名纤夫,且日夜不息。”

老尚书顿时两眼放光:“老臣附议增设格物科!”

风向开始转变。随着工部、兵部官员纷纷列举新式机器与武器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官员站到了改革派一边。最终,当唐若雪以女官身份现身说法,讲述西洋各国科技教育现状时,连最顽固的老臣也开始动摇。

“既无异议,着礼部即刻筹备新科。”我趁热打铁颁布诏书,“另设'皇家格物院'与'海军讲武堂',择优录取落第举子。所有新科进士,赐同正途出身!”

退朝时,我看着周延儒蹒跚的背影,对身旁的唐若雪低声道:“派人盯着这些老臣,防止他们暗中阻挠。”

“皇兄放心。”唐若雪折扇轻掩朱唇,“妾身已安排好了。不过……”她犹豫片刻,“为何不直接罢黜反对者?”

“治国如烹小鲜。”我望向宫墙外鳞次栉比的屋舍,“变革太快易生乱。留着这些清流,反而能让改革派更加团结。”

——一月后·京城贡院——

秋闱大比之日,京城万人空巷。贡院外新搭起的考棚前,人头攒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传统的经义科考场外,还多了两处特别区域:东侧挂着“格物科”匾额,西侧则是“海事科”。

“陛下请看。”礼部侍郎指着名册,“格物科报考者三百七十二人,多为工匠子弟;海事科五百零九人,多是沿海渔民、水手。”

我微微颔首。这个数字比预期要好,毕竟新科初创,能有近千人应试已属不易。

“那个考生怎么回事?”我突然注意到格物科队伍中有个金发碧眼的番人。

“回陛下,是佛郎机传教士利玛窦的弟子,中文名叫邓玉函。通晓天文历算,厉尚书特批其应试。”

我饶有兴趣地多看了几眼。这个时代就有外籍考生,倒是个好兆头。

巡视至海事科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引起我的注意。他正用粗糙的手指在沙盘上熟练地勾画航海路线,旁边考官频频点头。

“此子何人?”

“回陛下,泉州渔户之子,自幼随父出海,据说闭着眼都能画出南洋诸岛海图。”

我满意地捋须。这正是我想要的人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三场考试持续了整整九日。当最后一场结束的钟声敲响时,我已在后堂审阅优秀考卷。格物科有人设计出了改良型水轮机;海事科更有人提出了完整的南洋季风航行理论。这些充满创见的答卷,让我看到了大夏未来的希望。

“陛下,出事了!”陈芝儿突然匆匆闯入,“琉球急报,倭国萨摩藩暗中派兵登陆琉球北部岛屿,声称要'替大夏管教藩属'!”

“好个德川家康!”我拍案而起,“朕刚忙着科举,他就敢试探大夏底线?”

“要立即出兵吗?”陈芝儿手按剑柄。

“不急。”我冷静下来,“先派快船传令对马岛守军进入战备状态。等放榜后,朕要亲自去会会这个不老实的'倭国公'!”

——三日后·金榜题名——

京城钟鼓齐鸣,礼炮声声。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当三科金榜同时张挂时,欢呼声与啜泣声此起彼伏。

经义科状元不出所料被江南才子夺得,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格物科头名邓玉函——那个佛郎机弟子,以及海事科状元林阿水——泉州渔户之子。

“陛下圣明!”当两名新科状元被引至御前时,围观的百姓爆发出一阵欢呼。尤其是看到林阿水粗布衣衫与周围锦袍玉带的鲜明对比,更让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

我亲自为二人戴上金花,赐御酒三杯:“望尔等学以致用,报效国家。大夏的未来,就在诸位手中!”

典礼结束后,我立即召集军机大臣。

“德川家康既然不安分,朕就再给他个教训。”我指着海图上琉球与倭国之间的海域,“调'定远'、'镇远'及三艘新式战舰,三日后兵发琉球!”

“陛下,新科进士们……”唐若雪欲言又止。

“全部带上!”我斩钉截铁,“格物科的随沈墨记录海况数据;海事科的编入各舰实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海权!”

夕阳西下,南京码头千帆竞发。新下水的“神机二号”、“神机三号”蒸汽战舰喷吐着黑烟,与“定远号”等主力舰组成庞大编队。甲板上,新科进士们既紧张又兴奋地忙碌着,其中不少人将是未来大夏海军的中坚力量。

我站在“定远号”舰桥上,望着逐渐远去的南京城墙,心潮澎湃。这次远征,不仅要震慑倭国,更要让这些年轻人亲身经历大夏海权的崛起之路。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海平面时,舰队已驶入浩瀚东海。夜空中,北极星格外明亮,为舰队指引着航向——就像这场改革,为大夏指引着通往海洋帝国的道路。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