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他乡遇故知·上他是指挥使,怎么可能……
桃山卫建在桃山边上,东靠碧螺湖,南望桃源谷。
卫所周边种满了桃树,桃花已谢,枝桠下挂着青绿的桃子。等到六月,这些桃子就能彻底成熟,成为将士们饭后的点心。
白朝驹没来过桃山卫,但他见过桃山卫的人。
三年前,他曾和桃山卫一起在碧螺湖剿匪。他清清楚楚记得那时候的情景,自己抱着这个浑身是血、蛊毒发作的人,闯进军帐里,令军中的大夫烧水煎药。
他忽地想起了什么,拉住公冶明的胳膊,提醒道:“你可别忘了自己当年干过的好事。你擅自放走了紫睛教主魏伯长,把梁将军气得不轻。”
“梁将军会理解的。”公冶明道。
“但愿如此。”白朝驹道,内心还是有些不安。
公冶明淡然自若地走到桃山卫门口,还未开口,守门的士兵便认出了他。
“你是不是……那日碧螺湖上的天神?”士兵瞪大了眼睛。
白朝驹也瞪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时隔多年,桃山卫的将士们还记得这个只相处过短短一个月的人。
也许是他面上的疤痕太有记忆点,也许是他那时的扮相太过诙谐,也许是他骁勇的身影真如天神下凡那般令人难忘。
“天神来了,快叫千夫长过来!”士兵笑着左呼右唤。
“我好像不认识什么千夫长。”公冶明道。
“你肯定认识。”士兵笑道,“千夫长老跟咱们说,你是他的救命恩人,是个特别好的小伙子,日后一定大有作为。”
“救命恩人?”公冶明喃喃念着,只见一人远远朝城门走来,对自己挥手。
来者正是刘一浪,他看起来容光焕发,比几年前精神了许多,穿着一身威武的金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小兄弟,这么多年都不给我写信,我都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想找也没处去找,没想到今日你居然亲自过来看我,算你还记得我这个老家伙。”刘一浪笑得格外灿烂,硬朗的面颊被生生挤出数道皱纹。
虽然自称“老家伙”,但他并不老,此时三十出头,正值壮年,是个很年轻的千夫长。
“刘大哥竟已经是千夫长了。”公冶明说着惊讶的话,但以他过分沙哑的嗓音,听不出惊讶之情。
刘一浪并不在意,依旧开朗地摸着他的肩头,笑道:“那可托了你的福啊。那日的碧螺湖剿匪,梁指挥使说我立了大功,给我升了官职,但我知道,这里面有不少功劳该属于你。只可惜那日你走得着急,我都来不及给你请功。今日你就别想跑了,我一定好好犒劳你。”
说罢,他将二人请进自己的住处,给他俩找了舒服的椅子坐下,好缓解一路的辛劳。
他沏了壶茶,倒上两杯,把一杯推到公冶明跟前,寒暄道:
“我看你瘦了不少,江湖上的日子不好过吧?若是不介意,不妨来咱们卫所里某个差事,至少吃穿不愁,不会饥一顿饱一顿。你功夫厉害,用不了多久就能立下功劳,当个小旗简简单单。”
“不瞒刘大哥说,我已经有正经差事了。”公冶明道。
“是什么正经差事?”
“定津卫的指挥使。”公冶明道。
“指挥使?”刘一浪脸上一喜,但喜悦稍纵即逝,转眼就眉头紧皱,“你是说,定津卫?是不是永江的那个卫所?就在山海卫边上?”
“不错。”公冶明点了点头。
刘一浪慌忙站起身,走到门口,左右看了看,确认没人后,谨慎地关上大门,又朝桌前的俩人走来,眼神很是不安。
“你真是定津卫指挥使?”他又问了一遍,话语中带着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公冶明道。
“你想谋反的事,也是真的?”刘一浪注视着他,希望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
“并非谋反。”公冶明道。
刘一浪长出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还未落下,公冶明又道:
“我是帮太子夺回皇位。”他将“太子”二字念得极重。
刘一浪再度一惊,又问道:“你帮的可是真正的大齐太子?”
“当然是真真正正的大齐太子。”公冶明擡手指着自己身边的人,“就是这位。”
刘一浪浑身一震,惊慌失措地从椅子上站起,宛如逃窜一般,同俩人拉开数尺距离。
“刘大哥。”公冶明也站起了身,对刘一浪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我知道朝廷上下已视山海、定津二卫为逆贼,但那只是一家之辞,倘若你还愿意信我,不妨听我的说辞。”
刘一浪皱着眉头,犹豫再三,终于坐回椅子上。
公冶明讲了个姚望舒贪赃枉法,逼得太子流落民间的故事,连白朝驹也听的得一愣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