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读费一定要出的话,那就让刘叔叔直接从给我每个月的补贴上扣吧,这样就不用让我家里再另外出钱了。”
陈月懒得听他的讨价还价,直接给出折中办法。
“那怎么能行!那可是你以后读书的钱!借读费不交也能读书,实在不行大不了咱就不去了,踏踏实实在咱这上学算了。”
一年拿六百什么都不管和一年拿一千二花不了几个钱,哪个更划算王家丽还是算得清楚的。
再说农村养孩子也没那么精细,学杂费和书费又没几个钱,孩子大了还能在身边给大人搭把手帮忙干干家里的活呢。
陈月早就知道,只要是算在她身上的钱,那就肯定会被当成是属于这个家里的,以前别人送的吃的也是同样的。
所以那补贴不继续领也就是陈月故意的。
毕竟在这个家就是一个永远匮乏一切的大窟窿,无论用多少金钱和物质都是填不满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留给自己呢!
“可是那边会直接供月月读完大学哦,或许还可以写推荐信帮助就业呢。
虽然小孩子现在是花不了什么钱,可到了高中大学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看月月还有个弟弟,可能都得不少花销......”
夏静继续抛出条件,既然症结还在钱上面,那就加大砝码。
来的时候刘永明就特意交代过了,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事情办妥,必须按照月月的要求办理好手续接人过去。
“夏警官,不然你等我们商量一下,这也不是件小事呢。”
陈有龙一时拿不定主意,妹妹陈亚婷上学他是大概知道的,一年到头算下来也要花不少钱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可以再考虑看看。
“嗯,也行,那我过两天再来,不过还是得抓紧,因为这个名额有限,过时就会让给其他人了,派出所还有其他同事的孩子在争取。”
“好,我们一定尽快给答复。”
送走了夏静,陈有龙就关上门跟王家丽商量了起来,两个人无非也就是算了笔账,包括日常能想到的所有花销都算成了钱。
陈月没想到的是就连每餐饭都分别以面粉的重量、肉的平摊消耗和煤炭的消耗种种折合成了成本,一笔笔精确计算在她头上。
就为了精确计算出需要再养她十年的费用和送到外地享受供养的差别能有多少。
很显然他们想清楚了,一个人头的地一年产值满打满算也比不过陈月的全部补贴。
更何况在农村人的传统认知中,只要女儿嫁人了地也就到了婆家,户口又不会在家里一辈子。
陈月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一开始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就知道,他们肯定拒绝不了,无非就是能计算得利多少的事。
夏静来的时候,陈有龙才拉着陈月再打起了感情牌。
“月月,爸跟你妈也很舍不得你,但是出去还是对你更好,发展好,眼界也能更宽。
而且那边的条件肯定还是比在咱家好,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你供出来,只要你过得好,我们也就放心了。”
“你们是同意我去了吗?那是要迁户口还是出借读费呢?”
“这些不用你操心,有我跟你妈给你办就行了,你到时候安心去就行了。”
在外人面前有意做出一副父母慈爱的样子,不就是为了挽回那天丢出去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