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你之灵根属性与《青元功》的契合度或非最佳,可尝试寻觅更契合自身属性的功法,但转换功法亦有风险,需慎重。
二者,是否于修行细节上有所疏漏?如吐纳时辰、灵气导引、心境调整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者,便是悟性与毅力。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年瓶颈,或已消磨你部分锐气。
当静心内省,找出症结,或寻师长益友切磋,或闭关苦修,以求突破。
切忌心浮气躁,自怨自艾。”
这位记名弟子闻言,面露惭色,连连称是。
又有一位张家后辈,看上去年纪尚幼,约莫十四五岁,怯生生地问道。
“老祖宗,我……我下品灵根,大家都说我仙路无望。我……我真的不能修仙吗?如果不能,我又能做什么呢?”
他声音带着哭腔,显然为此苦恼已久。
张师叔看着这个稚嫩的后辈,眼神中充满慈爱。他温和地说道:“孩子,莫要哭泣。灵根优劣,确是仙途之始的一道天堑。下品灵根,修行速度远逊于常人,此乃事实。”
“但,仙路漫漫,若你心志坚定,肯下百倍苦功,亦能有所成就。我宗门之内,亦有下品灵根筑基之先例,虽艰难万分,却也证明了事在人为。”
“即便此生无望大道,修仙亦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你身具灵根,便是与天地灵气有缘。即便只修到练气一二层,也能让你比凡人少生疾病,多享数十年光阴。在这数十年中,你可以学习一技之长,可以是炼丹、制符、培育灵植,也可以是经营家族庶务。记住,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莫要轻贱了自己。”
那少年听完,泪眼婆娑,却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芒。
罗宇在一旁听着,心中却掀起了与旁人截然不同的波澜。
他曾是元婴老怪,俯瞰过亿万生灵,也曾在自己的宗门道场,对着座下无数弟子阐述过更为幽深玄奥的天地至理。
此刻,再听这位寿元将尽的筑基老者讲述他对大道的“浅薄”理解,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命数有定,而欲穷天理之道,罗宇深以为然。
何止修仙者?凡俗之人,到了而立之年,不也喜欢总结人生经验,告诫后辈,试图阐述他们眼中的道理么?
这讲道,与其说是一种传承,不如说是一种生灵共通的本能与渴望。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自身存在与宇宙关联的叩问。
无论是凡人对世事规律的总结,还是修仙者对天道奥秘的探求,其核心,或许都源于这种不甘蒙昧、试图理解并超越自身局限的探索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让修仙者,从万千生灵、乃至山精树怪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满足于活着,更渴望理解为何而活,如何活得更明白,更接近那永恒的道。
张玄清此刻的言语,对于曾经的元婴老怪罗宇而言,其阐述的境界、深度和广度上或许远不能与自己当年的感悟同日而语,但其中蕴含的那份对道的虔诚与执着,却让他感到了久违的触动。
天道无情,视万物为刍狗,此言不虚。
但即便如此,一代又一代的生灵,无论凡俗还是修士,依旧如同飞蛾扑火般,向着那渺茫的道,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生命。
所谓大道三千,条条皆可通往彼岸,亦条条皆布满荆棘。
张玄清所言,虽是筑基修士的体悟,却也饱含了他五百载岁月的沉淀,字字珠玑,对于台下这些练气、筑基期的弟子而言,已是难得的甘霖。
问答之间,日头已渐渐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