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章 三月不见,当刮目相看(2/2)

……

问完半履带车的事儿之后,鲁路修就顺势把视察的重点挪到了研发中的坦克项目上。

坦克的研发,至今都还没有完成,但已经大致摸索出了一个跟半履带车思路类似的玩意儿。

鲁路修看到保时捷博士已经造出好几个车壳,还可以分组测试,有不装武器的原始款,有只装机枪的,还有试图装短管榴弹炮的。

而车体的重量,至少是半履带车的两到三倍了。

保时捷博士造出来的整车试样,预估最轻也要67吨的自重,最重有可能达到810吨。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重量差异,主要是武器装备不同,如果什么武器都没有,6吨就够了,弄个铁壳子,钢板也只有8毫米厚。

速度倒是挺不错,保时捷直接用了一台bw的150马力柴油机,导致6吨款的推重比达到了25马力/吨,远高于历史上后来法兰克人雷诺坦克的10马力/吨。公路时速可以达到将近30公里,越野时速也有56公里。

如果加上两挺轻机枪,在车头开射击孔、加上内防盾、再微调一下全部装甲到10毫米,整车就达到了7吨,乘员数量则定为3人。

如果要上一门77毫米超短管的1902型野战炮,总重就会增加到10吨,乘员也要加到4人,而大炮依然是装在车内的,没有炮塔,类似于后来的突击炮。

只能在前装甲上开个大洞让炮伸出去,为了避免流弹从大洞里打进来,保时捷博士暂时想到的办法,也还是在大炮炮身上安装防盾,跟普通野战炮一样。

鲁路修乍一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还吓了一大跳,心说保时捷是怎么把77毫米的“重炮”塞到才10吨的车体上的。

要知道历史上明年布列颠尼亚人的首款“马克1”型坦克,全重28吨,也才装了2门57毫米6磅炮和4挺重机枪。后来德玛尼亚人赶工搞的a7v坦克,也是30吨的自重、才装1门57毫米炮。

不过在深入了解后,鲁路修很快发现了问题——大炮重不重,不能光看口径,更要看倍径。炮管长的火炮,会导致重量暴涨。

就好比后世塞得下88毫米56倍径的炮塔和车体,还未必塞得下75毫米71倍径的。

同样的,原本历史上布国的“马克1”的57毫米炮是20倍径的,而德玛尼亚“a7v”的57炮更是达到了26倍径。

而眼下保时捷博士选取的77毫米野战炮,是克虏伯1902年短管版,才12倍径,也就是单纯比管子长度的话,比57毫米26倍径的还短了四成,总重量也比57毫米26倍径的要轻一些。

管子这么短的代价,自然是极限射程大大降低、炮弹初速和精度也非常低。1902款克虏伯短管炮,作为牵引式野战炮部署时,最大仰角射程也才2700米,跟迫击炮差不多了。装到坦克上之后,仰角进一步受限,射程更短了,最终实测只有2100米。

但这个结果,却让鲁路修为之眼前一亮。

“很好,我要的就是这种思路!坦克的火炮,就是作为直瞄火力使用的,最大射程2千米已经够用了!我本来就没指望它曲射火力搞什么间接打击。能摧毁2公里内的敌军炮兵阵地、坚固碉堡,就足够了。

不过,你目前这个车体,要扛起这么大炮,还是勉强了点吧可以缩小一号,弄57毫米的炮,也有现成的,而且摧毁碉堡已经够用了,再大也是火力冗余,混凝土碉堡扛不住57毫米炮弹直射的。”

野战炮的口径越大越好,那是为了扩大破片的杀伤半径,炸死更大面积内的敌人步兵,而鲁路修并不指望坦克的炮弹来击杀步兵集群。

保时捷博士听了他的建议,也是喜忧参半地说:“其实我也考虑过,57毫米的榴弹对工事破坏力够了,但目前帝国没有足够短管的57毫米炮。从帝国收编的比利金军工厂找来的最短的57毫米炮,也是26倍径的,比这个77毫米12倍径还重一些。”

鲁路修立刻拍板:“你先弄一门57毫米的炮,把炮管锯断用来做结构设计,我会让生产57毫米26倍径炮的比利金火炮公司、赶工设计一款16到18倍径的缩短款,同时也减少炮弹的发射药装药,并同步减少炮尾的药室容积。其他设计都可以照你目前的做法,继续推进。”

最终,在鲁路修的一番点拨下,保时捷博士把坦克方案进一步细化。

准备先弄一款可以快速生产的纯机枪坦克,就搭载2挺机枪,全向装甲厚度10毫米,正面20毫米,全重7吨,公路最大时速24公里,泥泞越野5公里。这款车大约可以在9月份开始生产。

另一款带一门57毫米18倍径短管炮,预期主炮射程也是2公里,可以摧毁目前的混凝土机枪碉堡,备弹30发。

再加两挺机枪,其中一挺加在车头,跟主炮同轴,用于帮主炮校射、微调方向角。

另一挺就直接从车顶上开天窗,伸出来临时架设在车顶开火,拥有尽量灵活的射角,以保护坦克不被敌人步兵逼近。

这些设计思路,都让保时捷博士眼前一亮,原本很多滞涩的技术难点,一下子就得以突破,或是找到了折衷权衡的现实方案。

最后,鲁路修还提点了保时捷博士一下,让他注意坦克的减震问题,可以考虑用一点弹簧也好,扭杆也好,总之不要结构太复杂,但可以减震保护引擎和传动结构,不至于颠坏设备、震伤人员就好。

鲁路修前世作为军迷,对坦克悬挂也略有理解,知道什么克里斯蒂悬挂啦、扭力杆悬挂这些,也知道更早期的悬挂就是单纯的弹簧或者台车。但这些东西具体机械结构怎么设计、细节如何,他也不懂,只能是给对方一个方向,让专业的机械工程师团队慢慢琢磨。

保时捷听后,虽然增加了一些课题,但多两个月时间,也能勉强弄出来,实在不行,初代就用最简单的弹簧或者扭力杆好了,将来慢慢再改进。

最终,他只是承诺了一个调整后的时间表:“如果要加上这个所谓的‘悬挂’,至少10月份才能量产基础款,明年年初才能量产带火炮的了。这个时间进度等得起么”

鲁路修:“等得起,不过,你要把相关的技术资料,都给我一份,我回去找bw的工程师也一并努力攻关,说不定会弄一些结构不那么复杂、不需要悬挂装置的轮式装甲车,赶在秋季攻势的时候用。而你这边的机枪坦克,得冬季攻势再用了。”

保时捷和斯柯达的技术实力还是太弱,等这个项目结束了,鲁路修就准备让保时捷自立门户,从斯柯达挖一些团队,正式另起炉灶。现在为了抢时间,只能是让保时捷和bw联合研发,各自解决一些子系统的技术问题。

而鲁路修对于后续的陆战大会战时间表,内心是有数的。

只要总参谋部接受了他建议的计划,将来先打基辅罗斯大平原、沿着海岸线推进,回头再来打波兰,那么坦克只要能赶上未来的波兰战役就行。

因为翻浆期泥泞问题,只在基辅罗斯黑土地大平原上特别明显,那地方排水不太好,内陆很容易积水。

而黑土地大平原每年的翻浆期,春季是在3到5月,进入6月后天气就干燥了,所以历史上巴巴罗萨计划才定在6月份开打(理论上最早5月底可以开打,地球历史上巴巴罗萨计划是被南斯拉夫战役拖了1个月)

秋季则是在10月份之后,到11月——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上二战时的基辅战役,要赶在10月份打完,因为再拖下去,基辅罗斯大平原又要泥泞了,装甲部队会很麻烦。但也正因为基辅战役要抢在10月份打完,才耽误了后来莫斯科战役的时间。

鲁路修深知这些天时地理,他当然要抓住夏秋干燥季节,先在基辅罗斯大平原上动手。等到基辅罗斯这边今年10月底开始泥泞后、无法再用兵,到时候再趁着冬天考虑波兰问题,才算是环环相扣。

波兰周边的泥泞没有基辅罗斯大平原那么明显,波兰地区也没有莫斯科周边那么寒冷,而且那地方距离德玛尼亚本土很近,德玛尼亚人是适应那边的气候的。只要入冬后地皮稍稍变硬,立刻发挥出坦克的威力,露沙人到时候在波兰平原上留再多重兵也挡不住鲁路修的穿插!

所以,装甲车的首战留给秋季的基辅罗斯大平原,坦克的首秀留给冬季的波兰,整个时间线环环相扣,非常完美!一切研发生产计划,都要照着这个时间线排期。

如果实在来不及,宁可不要悬挂系统,也要赶工上马,凑战役时间表。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