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是来者不拒,酒到杯干最后喝得不醒人事才被士卒抬回帐中。
许清到了玉门关还不算,带着几百人呼啸越过祁连山,驰骋柴达木盆地,直冲到昆仑山下,在巍峨的昆仑山下起帐而居。
荆六郎也不管了,反正许清自从到了边塞,整个人开朗多了,每天与士卒杀得一身臭汗,畅饮大笑,仿佛再没事一样,总比前段总是沉默不语的好。
许清在昆仑山住了几日,不时向西极目眺望,仿佛在寻找西面吹来的气息。
最后等来了赵祯招他回京的圣旨,才不得不恋恋不舍的告别狄青等人,无精打采的踏上东归的旅途。
玉门秋风捎寒意,
千军道旁送归去。
胡尘万里草枯黄,
霜天晓角雁声凄。
许清一路东行,到了兰州又绕道青唐,既然来了,就看个遍吧,这些新拓之土上的情况如何,也是值得细细考量的。
整个个青唐地区人口还很少,原来的青唐羌大都被迁到了陕西四路,而后续迁来的大宋百姓还没有完全迁到,毕竟对待本国的百姓你不能象对待强迁的党项人一样。
国内百姓迁徙前就得为他们打好基础,规划好安置措施,否则搬来了大量饿死冻死,不这但苦了百姓,也有损朝廷形象,即便迁来了,估计也会有大量百姓不堪苦楚,逃回内地,这样那就乱了。
所以内地百姓迁向河西、青唐这些地方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一批一批的,争取一批安置好一批。
现在这些地方还属于半军管状态,朝廷在六月不但开了一次恩科,对裁下的冗员也进行了一次策论考试,从中挑选出了一派官员管理这些地方,但也只是把主体构架搭起来而已,这些地方不象内地,百姓住得通常都比较辽阔松散,给管理上带来了一些不便之处,在这些新来的官员还没熟悉之前,还需要军方协助,这就出现了日前的半军管状态。
经过这次大裁员,这些有幸从新为官的新遣官员,都比较珍惜这次机会,许清一行所过之处,感觉这些官员还是比较负责、实干的,基本没有了原本内地官员那种散慢的作风,这个很好,许清看得很欣慰,总算数万将士的血没白流,命没白送,按此发展下去的话,不出三年,这些地方就切底成为与内地一样的国土了。
看完青唐,许清一行沿着渭水东行,一路上驼铃声声,商旅连绵,随着河西走廊收回,陆上丝绸之路再次被打通,断绝来往多年的客商趁着这当口,会不抢着贩运两边紧缺的物资商品呢
眼前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大唐鼎盛时期
第一卷第四百三十四章渭城已远波声小
“哦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许清确实有些疲惫了,心身具疲,过了扶风县,见过故人钟子期后,便弃马坐车,拒绝沿路所有求见的地方官员,一路睡睡醒醒,用了八天,才回到东京城。
而此时已经过了八月中秋,他出去了足足有三个多月,从荆襄入荆南,到江南转道向北再往河东河西。行程数万里,用餐风宿露来形容也不为过。
疲鸟该是归巢时了望着那古朴的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东京城墙,心中已无悲无喜,一曲轻歌飘散在西风中。
入城后先去皇宫缴旨,天章阁里,赵祯盯着他看了半天,眼中充满了不忿。
“许子澄,你还回京好好好朕若是不下旨招你,怕是跑黑汗国去了吧让你去巡视地方裁员情况,你跑河套河西去干嘛”
“陛下恕罪,臣只是只是一时迷路了”
“迷路”
赵祯大怒,抄起御案上的奏章就往他身上砸
“说你迷路我看你迷路带尔飞旋驰塞上,十万金戈滚如滔。踏破辽东千城阙,只向伊人博一笑,亏你还敢题到雁门关上,不就是为一个吗值得你这么自我放逐吗嗯啊你朕在京中忙得不可开交,多少事等着你来建言商讨,你倒好为了一个连昆仑山都跑了一趟”
眼看赵祯怨气越来越浓,越嚷越大声,许清低头答道陛下,当初有大臣给陛下送了一批美人,王素王大人听说后进宫逼陛下将之逐出宫去,不要沉迷女色,陛下当时说了一句话,一直很令臣感动,陛下说和平常人一样,同样有感情”
“好了,好了朕说的是你,你拿朕说事”
赵祯被他说得有点讪讪然,也不好再向他嚷嚷了,其实现在朝中一切顺利,他倒不是真恼许清跑外面乱转不回京,只是怕他就此沉沦下去,才故意这般发火。
他本是个重情的人,心里还是以可理解许清的,凭心而论,许清如此重情,更让他放心得多,若是许清是个冷酷之人,以他现在的功绩,赵祯还真得防着他点,正因为看到许清真性情这一面,赵祯更觉得他是个可交托,可依持的良臣。
“子澄吧,好好歇几天,你跑到西北去不回京,清平她们心中多有不安,连朕都从皇后处听说此事了,赶紧,莫让清平她们再担忧了朕可不想看到八王叔大怒。”
“是,臣明白”
“对了,朕给你那长子赐了一个澈字,你待如何啊哈哈哈”
“许澈陛下,臣这两袖清风已经穷得够惨的了,臣的比臣还要穷,穷得彻彻底底的,这如何使得”
“乱七八糟的当朕不会收拾你是吗别以为朕不你家财十万贯,那光那龙井茶每年就有几十万贯进项,哼若不是看着你家给慈善会每年捐十来万贯,朕早就治你的大罪了”
“龙井茶陛下,那与臣没关系啊您别听别人风言奏事臣冤枉啊”
“与你真没关系那好,朕立即下旨把龙井茶全部列为贡品,反正朕现在是一日不能缺得了龙井茶了”
“陛下,呃那个嘛不瞒陛下,臣细细想来,寻根追源,抽丝剥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