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雪容知道,清除保守派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科举改革、医馆标准化、官办女子学堂……一系列新政要真正落地生根,大渝才能真正越来越好。
朝堂上的风波被平定之后,束雪容很快就又忙碌起来。
这天早朝,百官各报完奏状之后,束雪容从队列里退出,躬身说道:“皇上,臣有一件事,向您汇报,关乎大渝的百年大计。”
新皇笑道:“雪容,有话就说无妨。”
“皇上,如今新政如火如荼地推行着,百姓安居乐业,但是,朝廷选贤任能的制度,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照搬旧制,强调经义,排斥实务。”
束雪容语气急切,
“许多懂得农桑、医术、水利的人才,因为不懂经义,无法进入仕途,所以在新政的推行过程中,专业人才出现短缺。臣恳请皇上改革科举,实行会试会考制度,增设‘民生科’,专门选拔懂实务的人才。”
束雪容的话一出口,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几个守旧的大臣立即跳将出来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科举制度推行上千年,怎可轻易改动?经义才是立国之本,农、医、水利皆为雕虫小技,岂能上得大雅之堂?”
“是啊陛下!寒门子弟和工匠之流,没有读过圣贤书,不懂君臣大义,若让他们入仕,岂不把朝纲搞得乌烟瘴气!”
束雪容料想这几个老骨头肯定会反对,不慌不忙地说:
“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治国之本,在于民生。百姓要吃饱饭,就需要懂农桑的人才;要看好病,就需要懂医术的人才;
要免遭洪涝灾害,就需要懂水利的人才。这些人才,虽不懂经义,却能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促进新政的推行,难道就不是治国栋梁?!”
她停了一下,继续说道:
“而且,增设民生科,并不是废除旧科,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增设,目的是让选用人才更加多样化。
旧科选用治国理政的文官,而民生科选用专业技能人才,二者相辅相成,对大渝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谢照君也站出来劝道:
“陛下,束夫人所言极是。如今西域需要农官指导种植新粮种,各地惠民医馆需要懂医术之人,官道修建需要水利专家,增设民生科,不正是雪中送炭吗?”
支持新政的官员们也纷纷附和:
“陛下,束夫人的提议,有利于新政推行,更利于百姓,求陛下准许!”
新皇皱着眉头想了想,他知道束雪容说的不假,新政的推行的确需要大量实用人才。
而且经过保守派的叛乱,他比谁都清楚,只有让百姓真正受益,国家才会太平。
“好!朕准了!”
他拍了拍龙案,
“就按雪容说的办,改革科举,增设民生科。具体方案,由雪容牵头,联合礼部、吏部制定,务必尽快实施!”
“谢陛下!”
束雪容躬身谢恩,心里很是欢喜,她知道,科举改革的推行,将会给新政带来新的活力。
退朝后,束雪容在侯府书房召集礼部尚书林大人、吏部侍郎张大人,一起商量民生科的科举考试细则。
“既然是民生科,那考试内容,就要以实用技能为主。”
束雪容拿起笔,在纸上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