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位诏书已下,传国玉玺已交。
这座庞大帝国的权力中枢,已经开始围绕着他这个新的核心,高速运转起来。
属于齐逾的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礼部尚书和钦天监正两人几乎是小跑着进来的,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一丝惶恐。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免礼。”齐逾示意他们起身,“说吧,何事?”
钦天监正颤颤巍巍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本,由礼部尚书呈上。
“殿下,臣等连夜勘察天象,卜算吉凶,为大典择定了三个吉日。最近的一个,就在九日之后。那一日,紫微星大放异彩,帝星归位,是千年难遇的祥瑞之兆。”
九日之后。
这个时间点,快得有些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皇帝显然是想快刀斩乱麻,不给任何人留下反应和作乱的时间。
齐逾展开奏本看了一眼,便合上了。
“就这天吧。传令下去,礼部、内务府、宗人府协同办理,务必在九日之内,将禅位大典的一切事宜准备妥当。所需人手物力,可自行调配,若有阻挠者,先斩后奏。”
“臣等,遵旨!”
礼部尚书和钦天监正心头一凛,躬身领命。
这声“遵旨”,已经叫得无比自然。
一道命令下去,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京城,都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礼部的官员们脚不沾地,为了大典的每一个流程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
内务府的绣娘们不眠不休,赶制着全新的龙袍和礼服,一针一线都不敢有丝毫差错。
宗人府开始拟定大典的观礼名单,每一个名字的取舍,都充满了政治考量。
京营和五城兵马司更是全员戒备,甲胄鲜明,刀枪出鞘,将整个京城围得铁桶一般。
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言语间充满了对新君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而这一切的中心,齐逾,却反而显得没有那么忙碌。
他每日依旧按时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只是地点从监国书房,换到了东宫的主殿。
所有递上来的奏折,他都会先看一遍,然后分门别类,将其中一部分交给李知安。
“这些是关于后宫和内务府的,你看着处理。还有这些,是关于民生、商贸的,你也帮我看看,提提意见。”
李知安也不推辞,她知道,这是齐逾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她参与到帝国的管理中来。
她处理得井井有条,提出的几点建议,往往能切中要害,让齐逾眼前一亮。
夫妻二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天下午,齐逾正在熟悉大典那繁复到令人发指的流程,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却亲自来了。
“殿下,太上皇请您去御花园走走。”
太上皇。
这个称呼,让齐逾略微有些失神。
当他赶到御花园时,皇帝正穿着一身常服,悠闲地给一池锦鲤喂食。
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却前所未有地放松。
“来了。”皇帝笑了笑,将手中的鱼食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