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量产启动会议在一间没有任何窗户的会议室里召开。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旁,坐着军方和成飞集团的最高负责人。杜宇泽坐在将军的下手位,身份是技术总顾问。
“同志们,好消息。”将军清了清嗓子,“军委已经正式批准J-XX的量产计划,代号‘凤凰’。”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克制的掌声。
“第一条脉动式生产线,昨天已经在成飞132厂正式启动。这是我们航空工业的一次巨大跨越。”将军继续说道,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掌声停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将军看向成飞集团的总工程师,高建功。一个头发花白,腰板挺得笔直的老人。
高建功站起身,没有碰面前的麦克风。“报告首长,是发动机的问题。”
他的话很直接。
“WS-19‘泰山’发动机,变循环结构的核心部件,高压涡轮叶片,在量产阶段出现了严重的良品率问题。”
“严重到什么程度?”将军问。
高建功沉默了两秒。“百分之十七。”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了。百分之十七,意味着每生产一百片叶片,就有八十三片是废品。这根本不是量产,是烧钱。
“原因查明了吗?”
“材料配方,加工工艺,我们检查了所有环节。”高建功的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这种单晶空心叶片,工艺窗口极其狭窄。实验室里可以不计成本地筛选,但生产线上,任何一点微小的环境参数变化,都会导致晶体结构出现瑕疵。”
“我们需要解决方案。”将军说,“不是解释。”
“我们需要时间。”高建功的回答很坚定,“三个月,也许半年,我们的团队有信心把良品率逐步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是科学,急不得。”
“我们没有半年。”将军的指节叩击着桌面,“前线的压力,各位都很清楚。军委给的期限是,两个月内,第一批次八架‘凤凰’,必须形成战斗力。”
高建功的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说话。他坐了下去,背依旧挺直。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这是现代工业的困境,尖端科技的瓶颈。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命令金属原子按照设想的方式排列。
“我或许可以试试。”
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所有人都看向杜宇泽。
高建功也转过头,看着这个年轻人。“杜顾问,我尊重你在软件和系统整合上的成就。但这是材料学和热加工领域的问题。这不是写几行代码就能解决的。”
“高总工,我理解您的疑虑。”杜宇泽说,“我需要的不是干涉生产工艺,而是需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检测,每一个环节,所有传感器的实时读数。”
“你要这些数据做什么?”高建功问。
“建立一个缺陷模型,用人工智能来反向推导瑕疵的成因。”
“胡闹!”高建功拍了一下桌子,“生产数据是绝密。更何况,你这是本末倒置!人工智能怎么可能理解冶金的复杂性?”
“高总工。”将军开口了,他看着高建功,“让他试试。”
高建功看着将军,又看看杜宇泽。他没有再争辩,只是重新坐直,一言不发。
“小杜,你需要多久?”将军问。
“数据接入需要十二小时。模型训练二十四小时。初步验证,十二小时。”杜宇泽计算了一下,“如果顺利,四十八小时后能有初步结果。”
“好。”将军点头,“我给你最高权限。132厂全力配合。”
会议结束。
杜宇泽跟着高建功走向数据中心。
“杜顾问。”高建功走在前面,没有回头,“你知道每年有多少自作聪明的年轻人,带着各种新奇的理论来我们这儿吗?他们都失败了。”
“我不是来推销理论的。”杜宇泽说,“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解决问题?”高建功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年轻人,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靠的是几代人的积累,是千百万次的实验,是经验,是汗水。不是你屏幕上那些花哨的图表。”
“时代变了,高总工。”
“时代怎么变,物理规律也不会变。”高建功说完,转身继续走。
杜宇泽没有再说话。
他走进数据中心,面对着一排排闪烁的服务器。海量的数据开始向他指定的服务器汇集。
他坐在一台终端前,戴上了耳机。
【系统,在吗?】
【当然在。看你跟那个老顽固吵架,挺有意思的。】系统的声音带着一丝调侃。
【我需要兑换一个东西。】
【哦?想好了?你那点积分可是刚攒起来的,热乎着呢。】
【“人工智能缺陷检测算法”,需要多少?】
【全部。】系统回答得很干脆,【清零。一分不剩。你用一场世界级的胜利换来的所有奖励,都要押在这堆废铁叶片上。值得吗?】
杜宇泽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复杂数据流。每一行数字背后,都是一次失败的铸造,是真金白银的损耗。
【兑换。】
【确认?这可没有后悔药。】
【确认。】
【好吧,你说了算。】
杜宇泽的脑海里,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数据包瞬间涌入。那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全新的、超越当前维度的逻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