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泽的私人工作间里,安静得只能听见服务器风扇的低鸣和笔尖划过白板的“沙沙”声。那块巨大的白板上,已经被他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技术节点和复杂的树状图。
树状图的最顶端,是两个鲜红的大字:【复仇】。
从这两个字往下,延伸出两个主要的枝干。一个是【“净化”计划真相】,另一个是【“秃鹫”身份】。而所有的枝干,最终都汇集到底部一个被圈起来的目标上——【可控聚变引擎】。
他盯着那个目标,又看了一眼旁边终端屏幕上显示的数字。
【当前积分:950000】
【目标积分:1000000】
还差五万。
一年太长,他等不了。林振华说的没错,“天剑”计划是块大肉,十五万积分足够了,但那需要时间去炖烂。他现在需要的,是能立刻填饱肚子的快餐。
他拉过椅子坐下,调出了系统的任务列表。
【优化量子通信加密算法(奖励:5000积分)】
【提交下一代单兵外骨骼能源方案(奖励:10000积分)】
【设计高能微波武器小型化模块(奖励:8000积分)】
【开发新型战场环境模拟系统(奖励:12000积分)】
……
几十个任务,积分有多有少,但共同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这些都是军工体系在各个领域遇到的实际难题,被系统收集起来,形成了任务池。
“时间,精力,积分收益……”杜宇泽嘴里小声念叨着,大脑像一台超级计算机,飞速地进行着最优解的排列组合。
他不能只盯着一个任务死磕,必须并行处理。
他伸出手指,在列表上点了第一个目标。
【接受任务:提交下一代单兵外骨骼能源方案】
一万积分。要求是,在现有材料和技术框架下,将单兵外骨骼的持续作战时间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重量不能增加。
这是一个典型的“既要又要”的难题。现有的高能锂电池技术已经快被榨干了,想提升能量密度,要么换材料,要么增重,没有第三条路。
“系统,有什么建议?”他在脑海里问。
系统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的电子音。
【建议?建议你用两万积分兑换一个‘微型托卡马克电池’的设计图,别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三百都行。】
“我没疯。”杜宇泽直接否决。他现在一个积分都不能乱花。
【那就没办法了。在现有规则里玩,就得遵守物理定律。】
杜宇泽没有再跟系统废话。他知道,系统提供的是超越时代的技术,但同样,它也认可在现有框架内做到极致的智慧。
他调出目前军中最先进的单兵电池组的三维结构图和材料参数。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无数种电芯排列方式、能源管理策略、散热方案在脑海中闪过。
既然不能在“开源”上做文章,那就只能“节流”。
他将目光锁定在了能源管理模块上。现有的方案,为了保证任何情况下都有充足的动力输出,能源的分配策略非常粗暴,冗余度极高。士兵在低速行走时,和在高速冲刺时,动力系统的待机功耗几乎没有区别。
“如果……引入预测性动态功耗分配呢?”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一行新的思路。通过外骨骼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士兵的动作姿态和生物特征,比如心率和肌肉电信号,用一个轻量化的系统模型来预测他接下来三秒内的动作。
冲刺前,系统提前零点五秒满功率输出;潜伏时,则将功耗降到最低的休眠水平。这样一来一回,节省下来的电量,足以让持续作战时间大大延长。
这个思路不难,难的是算法。算法既要精准,又要足够轻量化,不能占用太多宝贵的计算资源。
杜宇泽的双手放在了键盘上,十指化作幻影。一行行代码如同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他没有兑换任何算法,完全是凭借自己对人体动力学和系统模型的理解,从零开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