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晚在一旁笑着提醒:“瑞泽,这是大姨。”
江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个精致的小铃铛玩具,在小瑞泽面前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响声,耐心地引导他:“瑞泽,叫大姨,大——姨——”
小瑞泽被玩具吸引,伸出小手去抓,小嘴巴张合了几下,终于发出了一声清晰而响亮的:“大——姨!”
这一声呼唤,让江桐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激动地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小瑞泽抱进怀里,感受着这柔软而温暖的小身体,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感动。这是她血脉相连的小外甥,是她们家新的希望和延续。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塞到苏晚晚手里。
苏晚晚摸出里面是一张银行卡,立刻推拒:“姐,你这是干什么?不用这样。”
江桐却坚持握住她的手,语气诚恳而坚定:“晚晚,收下。这不是施舍,是心意。爸爸和我都知道,你现在什么都不缺,邵家能给你的远比这多得多。但这不一样。”
她看着苏晚晚,眼神温柔而带着一丝愧疚:
“这是爸爸和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们给未出世的小外甥(女)的见面礼。这么多年,我有爸爸陪着,虽然也想妈妈,但至少家庭是完整的。
而你……在外面吃了那么多苦,我们没能尽到一点责任。
这钱不多,只是我们想为你做点什么的一点证明,想参与你未来生活的一点笨拙的努力。请你……别拒绝我们,好吗?”
苏晚晚看着姐姐眼中那份近乎卑微的期盼和真诚,拒绝的话再也说不出口。
她明白,收下这份心意,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情感的接纳和关系的确认。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接过了银行卡,轻声说:“谢谢姐,也……谢谢爸爸。”
江桐顿时笑逐颜开,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整个人都轻松明亮起来。
姐妹俩之间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自然。
江桐抱着小瑞泽玩,苏晚晚继续工作,偶尔交流几句关于孩子或设计的看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平淡而温馨的亲情氛围。
然而,这温馨的一幕,恰好被前来“送温暖”的李小曼看在眼里。
李小曼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她按照刘绍丹“指点”炖的“安胎滋补汤”,本想借此机会在苏晚晚面前刷刷存在感。
她刚走到工作室门口,透过玻璃门,就看到苏晚晚和一个气质温婉、与她眉眼有几分相似的女人有说有笑,旁边还有一个保姆带着孩子,其乐融融,宛如真正的一家人。
那个女人(江桐)看着孩子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疼爱,那种自然而然的亲昵感,刺痛了李小曼的眼睛。
再对比自己——母亲只会不断地向她索取,压榨她去供养那个远在海外、永远填不满欲望的弟弟。别说关爱,就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
她就像李家的血包和工具,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供养那个“宝贝儿子”。
她咬了咬唇,然后轻轻敲了敲门。
苏晚晚见到门外的她皱了皱眉,“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