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章 人的悲欢各不相同(2/2)

“五百万两!这可是整整五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不仅仅只是这样,那个朱煐还彻底断绝了本王今后同那些商贾们再次合作的道路,从今往后,我们燕王府就再也没有任何与商贾们进行合作的可能了!”

朱棣脸上的青筋一根根地暴起,看起来十分吓人。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显然气得不轻,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刺耳。

是的,眼下这个局面不光是让他丢掉了手中那已经到手的五百万两银子,更为重要的还是让燕王府彻底地丢掉了商贾们对它的信任,至少在所有商贾们的心目当中,燕王府的信誉已经下降到了冰点,再也没有任何信誉可言了。这损失可比那五百万两银子要大得多。朱棣痛苦地闭上眼睛,似乎不愿面对这个事实。

往后哪怕是再次出现一模一样的买卖机会,那些商贾们也一定会犹豫再三,反复思考,不敢再轻易地与燕王府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了。一想到这里,朱棣就觉得心口堵得慌,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他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力气。

这一次发生的事件,它所造成的后遗症比所有人想象中的都要更加巨大!这不仅仅是银钱上的损失,更是声誉和影响力的重创,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朱棣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苦涩。

道衍并没有立刻开口说话,他只是默默地站在朱棣的身边,静静地陪伴着。他知道,此刻的朱棣需要的不是一个说教的人,而是一个倾听的对象,一个能让他发泄情绪的人。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朱棣身上,既没有同情,也没有责备。

房间里面,点着的檀香正在袅袅地升起青烟,一缕缕的青烟缭绕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里面。那烟雾缓缓上升,变幻出各种形状,最终消散在空气中,留下一股淡淡的香味。这熟悉的香味让朱棣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

淡淡的檀香香味充斥弥漫在整个房间的空气之中。这是朱棣平日里最喜欢的香味,说是有安神静心的功效,但此刻似乎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让他觉得更加烦躁。他挥了挥手,似乎想驱散这香味,却又无可奈何。

整个书房里陷入了一片寂静无声的状态之中。只有朱棣粗重的呼吸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虫鸣声,显得格外清晰。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过了好一阵子之后,朱棣这才稍微平复了一些自己激动的心绪。他重重地坐回椅子上,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脸上的怒气似乎消退了一些。他的肩膀微微放松,不再像刚才那样紧绷着。

而此时的的道衍方才缓缓地开口说道:“王爷您可是心里面感到害怕了?”

“害怕?”

朱棣像是突然被人踩到了尾巴的老虎一样,瞬间就再度炸毛了!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死死地盯着道衍,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他的拳头紧紧握起,似乎随时都可能挥出去。

“本王怎么可能会感到害怕?道衍,你究竟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朱棣瞪大了眼睛,怒气冲冲地注视着道衍。他觉得道衍这话简直就是在侮辱他,他朱棣从小到大,就不知道“害怕”两个字怎么写!他可是在战场上厮杀过的人,怎么可能会害怕?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发抖,整张脸都涨红了。

道衍却是不紧不慢地摊了摊自己的双手,语气平静地说道:“既然王爷您心里并不感到害怕,那……”

只见道衍从一旁轻轻地拿起了棋盘,默默地摆放到了桌子上面,然后将装着黑色和白色棋子的两个盒子分别摆放到了棋盘的两边,伸出手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他的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在进行什么庄严的仪式。

“王爷既然心里并不害怕,那不如就和贫僧一起来对弈一局棋怎么样?”

“????”

朱棣顿时被道衍的这一波突如其来的操作给整得愣住了……

不是,这个转折来得也太突然了吧……

道衍的这一波转折即便是朱棣也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他原本以为道衍会继续说些大道理,或者出个什么主意,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要下棋?这和尚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他娘的,老子还以为你说的是老子害怕稷下学宫,害怕朱煐那个小子呢,合着你丫的说了半天说的是下棋这件事情?朱棣有些哭笑不得地想。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朱棣有些无奈地翻了一个白眼,冲着道衍狠狠地瞪了一会儿。他觉得这个和尚有时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总是做些出人意料的事,让人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他的目光在道衍平静的脸上扫过,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道衍直接完全无视了朱棣那带着怒意的目光,就像是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半点一样,他默默地选择了一个方位坐了下来,然后就随手拿起了一枚白色的棋子,开始低着头认真地盯着棋盘思索起来,仿佛全世界就只剩下这盘棋了。他的神情专注而平静,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片刻之后,道衍将手中拿着的那枚白子轻轻地落在了棋盘之上,而后扭过头来看向此刻还站在原地没有动弹的朱棣。他的目光平静如水,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力量。

“燕王既然心里并不害怕,那为什么不赶紧坐下来落子,与贫僧好好地战上一场呢?”

朱棣:“……”

虽然心里感到十分无语,但已经逐渐冷静下来的朱棣却也明白了道衍言语之间所包含的深层意思。这个和尚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帮助自己从愤怒中走出来,让自己重新恢复理智。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道衍这是想要借着下棋这个机会来让自己平复一下心情,变得冷静一些。毕竟,人在盛怒之下,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想出应对之策。朱棣不得不承认,这个和尚的做法虽然让人意外,却也不无道理。

不过道衍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却让朱棣感觉有些莫名的尴尬。这个和尚总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大事,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天塌下来也与他无关。这让一向雷厉风行的朱棣感到十分不自在。

你丫的这么淡定,这不就显得本王的脾气很差,很没有耐心么?

你这个和尚,就喜欢装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来。朱棣在心里暗暗吐槽。他有些不情愿地挪动脚步,最终还是在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朱棣再次翻了一个白眼,有些无奈地撩起了自己胯下的下摆,盘着膝盖坐到了道衍和尚的对面,拿起一枚黑色的棋子重重地落在了棋盘上,整个动作看起来杀气腾腾……他落子的力道很大,震得棋盘都微微晃动,仿佛要把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这枚棋子上。道衍却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依旧专注地盯着棋盘。

这已经不是他们两个人第一次在一起对弈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也绝对不会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对弈。这些年来,每当朱棣遇到什么烦心事,道衍总会用这种方式来开解他,让他从愤怒中走出来。朱棣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确实有效。

随着朱棣拿起黑色的棋子开始与道衍认真地对着起来之后,他逐渐放下了现实之中所发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整个人的心神都逐渐沉浸到了棋局的变化之中。棋盘上的厮杀,暂时取代了心中的愤懑,让他暂时忘记了那些烦心事。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也变得专注而锐利。

他们两个人的棋力可以说是半斤八两,相差无几,这也是朱棣之所以特别喜欢和道衍在一起下棋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水平相当的人下棋,才最有意思,最能让人投入。朱棣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思考着下一步的走法。

下棋这个玩意儿吧,主要讲究的就是一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如果对手的实力太强了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体验感,每一次都干不过对方,时间长了你就没有了继续下棋的心情。朱棣一边落子,一边在心里想着。

如果对手的实力太菜了吧,那也是不行的,你下得时间久了心里头就会感觉没有任何的成就感,会觉得自己下的这些棋很没有意思,像是在欺负人一样。他看了一眼对面神情专注的道衍,不由得微微点头。

唯有当两个人的棋力非常相近的情况下,这下起来才会有真正的意思,棋局的胜负经常就不是在棋局之内能够决定的了,而是在棋局之外的一些因素上。有时候一个分神,一个犹豫,就可能满盘皆输,这才是最考验人的地方。朱棣轻轻移动一枚棋子,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

而相近的棋力也能够让最终获胜的一方拥有相当不俗的成就感。赢了的人不会觉得胜之不武,输了的人也不会觉得毫无还手之力,下次还有再战的欲望。朱棣看着棋盘上逐渐明朗的局势,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朱棣和道衍他们两个人的情况就是如此,一旦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两个人就开始坐在一起对弈,无论最终是不是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至少能够让他们两个人的心绪平静下来,这一点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心静了,思路就清晰了。朱棣轻轻呼出一口气,感觉心中的郁结似乎消散了一些。

一个人如果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任何决定,那都很有可能是一个昏招,只有当你处于冷静的状态之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来的判断和计划,正确的概率才会大大地提升。这个道理,朱棣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已经深有体会,所以他虽然不满道衍的态度,但还是接受了这个提议。他专注地盯着棋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棋子。

……

这一头朱棣被道衍拉着一起下棋。

而在另一边,皇宫之中。

东宫里面,朱允炆的脸色也是难看到了极点,一点都不比朱棣好看。他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一言不发,整个人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蔫了。他的手指紧紧抓着椅子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此刻东宫里面的气氛却是比燕王府里的气氛还要更加压抑得多。伺候的宫女太监们连走路都是踮着脚尖,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惹怒了主子。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惶恐不安的神情,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

黄子澄和齐泰他们两个人此刻就紧紧地皱着眉头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打破这片沉寂,只能默默地站着。他们的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却不敢抬手去擦。

吕氏的脸色也是非常的难看,整个东宫的气氛都显得很是低沉,让人喘不过气来。她坐在主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椅子的扶手,发出轻微的哒哒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她的目光在朱允炆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窗户的外面,虫鸣和青蛙的叫声不绝耳,一阵阵地传进来,让屋子里的几个人那本来就杂乱不堪的心绪更加变得不平静起来。那声音仿佛是在嘲笑着他们的失策,让他们更加心烦意乱。朱允炆忍不住皱紧了眉头,似乎想把这些噪音赶走。

整整一天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了,他们几个人却还是没有完全缓过神来。早上的时候,他们还做着美梦,想着那五百万两银子能够带来的种种好处,谁知道到了晚上,就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落差实在太大了。朱允炆无力地靠在椅背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今天燕王府学宫那边进行的退款行动,不光是朱棣一个人亲眼见证了,朱允炆其实也在暗处默默地观察着整个过程。他躲在马车里,透过帘子的缝隙,看着那些商贾们领回银子时脸上的表情,心里像是被针扎一样难受,却又无可奈何。那一张张带着嘲讽的脸庞,至今还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朱允炆,齐泰,还有黄子澄,他们三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亲手将那已经到手的五百万两银子重新还给了那些商贾们。每签下一个名字,每盖下一个印章,他们的心都在滴血,仿佛是在割自己的肉一样疼。朱允炆回想起今天下午在账房里的情景,不由得紧紧闭上了眼睛。

既然这个学宫是朱棣和朱允炆他们两个人联手操办起来的,那么这个退钱的操作自然也是需要朱棣和朱允炆他们两个人一起来负责的,只不过朱允炆本人并没有亲自出面,他只是躲在暗处静静地看着黄子澄和齐泰两个人在那里忙活着退钱的事情而已。他实在没有勇气直面那些商贾们或嘲讽或同情的目光,只能选择逃避。想到这里,他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羞愧。

每退出去一笔五万两的银子,朱允炆的心就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给狠狠地扎了一下,疼痛难忍。那不仅仅是钱,更是他的脸面,他的威信,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他痛苦地捂住胸口,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

这退款退的并不仅仅是那些白花花的银子,还有朱允炆那刚刚才建立起来没有多久的自自信心。他原本以为借着这次机会,可以好好地在皇爷爷面前表现一番,谁知道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这让他感到无比沮丧。他的肩膀微微颤抖,似乎随时都可能哭出来。

……

如今刚刚退完钱的他们三个人就马不停蹄地赶紧进入了东宫,来和吕氏详细地说明今天发生的所有情况。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必须第一时间向吕氏禀报,瞒是瞒不住的,而且也需要听听她的意见。三个人垂头丧气地站在吕氏面前,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事实上吕氏也早就收到了相关的消息,只是收到消息和亲自听到朱允炆,还有黄子澄和齐泰他们这几个当事人亲口说出来的感受又是大为不同。听着儿子用颤抖的声音讲述着今天的经历,她的心也跟着揪紧了,却又不能表现出来。她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袖,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在听朱允炆他们三个人将今天发生的一切来龙去脉都给详细地说完了之后,吕氏深深地皱起了自己的眉头,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之中……她的手指停止了敲击,紧紧地握成了拳头,指节都有些发白。她的目光在三个人身上扫过,最终停留在朱允炆苍白的脸上。

东宫大殿之内的气氛变得越发压抑了。烛火在不停地摇曳晃动着,闪烁的灯火映照在几个人的脸上,忽明忽暗。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凝重,仿佛大难临头一般。窗外偶尔传来的更鼓声,更添了几分凄清。

“唉。”

足足过了好一阵子之后,吕氏才幽幽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这声叹息仿佛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也道出了她心中的万千思绪。她的肩膀微微垮了下来,整个人仿佛瞬间老了几岁。

“母后。”

朱允炆有些担心地看向吕氏,他担心经历了这样的大起大落之后,吕氏会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他知道,母后为了他的事情,这些年来操碎了心,眼看着就要有结果了,却又出了这样的变故。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眼中满是担忧。

吕氏轻轻地一摆手,阻止了朱允炆后续想要说出来的言语,她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朱允炆。虽然脸色依旧不好看,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仿佛在说“娘没事”。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伸手轻轻拍了拍朱允炆的手背。

“放心吧,娘还撑得住,不会有事的。”

“这些年以来,我们遇到的风风雨雨,哪一件事情不比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情要大得多?允炆,你得清楚地知道,你要走的这条路从古至今都是充满了荆棘的,成功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得到的,失败才是我们人生中的常态,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情只能说是我们这么多次失败当中的一次而已,你得对自己有信心才是。”

吕氏的声音悠悠地回荡在朱允炆的耳畔,像是一股暖流涌入了他的心中。虽然这些话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至少让他的心情不再那么沉重了,也让他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抬起头,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不由得用力点了点头。

原本心情十分低落的朱允炆在听了这番话之后不由得愣了一愣,心情也随之稍稍放松了许多,他抬起头来看向吕氏,眼中充满了感动和感激的神色。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母后永远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永远都不会放弃他。他的眼眶微微发热,连忙低下头去掩饰。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娘亲总是这样默默地站在自己的身后,支持着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娘亲一直在为自己精心谋划,也正是因为有了娘亲的这些苦心谋划,我才能够顺利坐到今天的这个位置上来……朱允炆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他悄悄握紧了拳头,暗自发誓一定要争气。

对于吕氏,朱允炆的心里面充满了尊重和敬爱,可以说如果没有吕氏,就绝对不会有他朱允炆的今天,这一点朱允炆的心里十分清楚。他比谁都明白,自己能够成为皇太孙,母后在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艰难。他的目光落在吕氏略显疲惫的脸上,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如果不是吕氏从朱允炆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精心布局,又是大胆地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朱允熥给慢慢地养废了,那么如今朝中的局面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的。一想到这里,朱允炆就对母后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感到一丝愧疚。他轻轻叹了口气,心情复杂难言。

正是因为自己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部都已经被清除掉了,自己就成了皇爷爷唯一剩下的选择,这才是朝中的那些文臣集团们矮子里面拔将军,最终选择全力支持自己的根本原因所在。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是赤裸裸的现实,朱允炆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他的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

朱允炆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他自觉地自己并非是什么天才人物,能够稀里糊涂地走到今日,能够成为大明未来唯一的体面的继承人,全都是依赖母亲吕氏的全力托举和悉心栽培……这一点,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也会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他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娘亲,孩儿知道了!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朱允炆十分感动地看着吕氏,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他暗自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能再让母后为他操心,要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哪怕是已经到了现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母后心里想着的还是要安慰自己,不希望自己因为这次的打击而一蹶不振,朱允炆的心中不由得流过一股子温暖的暖流,让他重新振作了起来。他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决心要重新开始。

他抬起头,目光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